碧海揚波處,核電風車共繪零碳畫卷。
黃渤海交匯時,金融“活水”激蕩綠色浪潮。
……
作為國有大行,建設銀行煙臺分行以“在發展中淬煉生態底色,于‘逐綠’間鑄就發展成色”的擔當,將綠色金融血脈深融齊魯發展。
五年來,分行以金融之筆勾勒山海城共融的生態畫卷,讓綠色貸款余額從不足50億躍升至近300億,書寫著“點綠成金”的傳奇,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金融機構的生態使命——既做綠色發展的踐行者,更當低碳轉型的引領者。
四擎驅動能源革命金融鑄就清潔能源基地群
碧海潮生處,能源革命的浪濤正重塑著黃渤海之濱——煙臺的產業肌理。當“四個千萬級”能源基地(千萬千瓦級核電基地、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千萬千瓦級光伏基地、千萬噸級LNG基地)的藍圖徐徐展開,建設銀行煙臺分行以金融之筆勾勒出清潔能源的壯美畫卷,譜寫出銀企共生的綠色傳奇。
核能巨擘托起零碳脊梁——全球首個千億度發電量的海陽核電站,六臺百萬千瓦機組如六顆璀璨明珠鑲嵌在渤海之濱。二十載春秋更迭,建行專項服務團隊始終與項目同頻共振,近百億信貸資金如汩汩清泉注入,鑄就了國之重器的金融后盾。
海上風車轉動綠色年輪——在國家電投山東半島南海上風電基地V場址項目,這片規劃面積達66平方公里的蔚藍版圖上,500兆瓦裝機容量的白色風車陣列將乘風起舞,以年15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輸出,為齊魯大地織就一幅壯麗的綠色能源畫卷。建行煙臺分行以11億元信貸先手棋,撬動起這片藍色經濟帶,不僅為單個項目注入發展動能,更在渤海灣畔樹起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金融標桿,為后續多個海上風電集群開發擎起綠色風帆。
光伏矩陣鋪就陽光大道——在齊魯大地,華能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規劃總規模120兆瓦,550Wp單晶PERC半片雙面光伏組件,格外耀眼;華電光伏發電項目規劃總規模600兆瓦,橫跨1.3萬畝,540Wp單晶PERC雙玻雙面光伏組件,建成后年輸出8.65億千瓦時清潔電能。兩座“綠色引擎”并駕不驅,引領光伏產業遍布沿海多個區域,建行煙臺分行以近10億元綠色信貸精準灌溉,如金融“活水”激活光伏沃土。當銀翼般的組件方陣與藍天共舞,建行正以專業力量書寫“雙碳”目標的齊魯篇章,為新時代能源革命注入強勁動能。
蔚藍大海,風光無限。清潔能源建設已成為煙臺地區低碳轉型發展的重要領域,作為區域發展的主力軍,建行煙臺分行緊抓四個千萬級能源基地建設發展機遇,持續加大信貸資源傾斜力度,累計投放清潔能源領域貸款近200億,高效推進山東核電、海上風電、光伏發電、LNG天然氣場站等一批重大能源項目建設,全力推動煙臺地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助力打造中國北方清潔能源中心。
“三化”并進產業煥新金融推手書寫轉型史詩
當傳統工業邁向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轉型深水區,建設銀行煙臺分行化身產業升級的“導航儀”與“加速器”。從省內某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全周期金融護航,到濰煙高鐵綠色通道的資金支撐,再到工業園區低碳改造的精準滴灌,建行以“專班服務+動態授信+全鏈支持”的組合拳,打通從舊動能退出到新動能培育的金融通道,鋪就了一條通往新質生產力的轉型之路。
石化產業涅槃重生——渤海灣畔,省內某煉化一體化項目如鳳凰展翅,演繹著新舊動能轉換的壯闊史詩。作為山東省“一號工程”,該項目自落地便成為區域轉型的標桿。建行煙臺分行以“三級聯動專班”為引擎,組建跨層級服務團隊,率先批復授信額度,并隨項目推進動態調整資金方案。從固定資產貸款到經營周轉支持,近百億的信貸投放為這座石化產業新地標注入強勁動能。
軌道網絡織就經緯——濰煙高鐵的鋼軌正以237公里的弧線,串聯起黃渤海經濟帶的黃金走廊。以400億投資鑄就國家“八縱八橫”沿海通道關鍵一環,作為綠色交通標桿工程,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大。依托基建領域傳統優勢,建設銀行煙臺分行為項目申報30億元授信額度,目前已投放近4億元,銀企攜手將“基建傳統優勢”轉化為“綠色轉型優勢”,讓高鐵建設的每個樁基都夯實著區域協同發展的根基。
多業并進勾勒新局——從綠色工廠的智能改造到能源集團的低碳革新,從石化產業園的循環升級到高速公路網的綠色貫通,建行煙臺分行以“全周期、全鏈條、全生態”的金融解決方案,構建起產業升級的服務矩陣。一筆筆信貸投放如同精準的手術刀,既切除傳統產能的沉疴,又培育出新質生產力的新芽,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永不枯竭的金融動能。
三載耕耘,建行煙臺分行以金融為舟,載著產業升級的巨輪駛向深藍——既做傳統產業轉型的“推進器”,更當新質生產力培育的“孵化器”,在黃渤海之濱繪就產業變革的壯美畫卷。
金融架起生態橋梁綠水青山蝶變金山銀山
在鄉村振興與生態修復的交匯地帶,建設銀行煙臺分行探索出一條“綠金共生”的實踐路徑。這不是簡單的資金輸送,而是一場生態價值的金融轉化——建行以資本為紐帶,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躍遷的轉換器,讓自然資本與金融資本在膠東半島實現雙向奔赴。
碧水保衛戰,守護生命之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在煙臺的山海之間綻放出璀璨實踐。作為滋養生命的河流、維系生態平衡的命脈,水域河湖治理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鍵紐帶。2024年,當區域河湖治理的號角吹響,建設銀行煙臺分行主動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大局。在獲悉項目融資需求后,該行迅速組建跨部門專家團隊,以“金融工匠”的精準度開展項目評估,從方案撰寫到效益測算,從評級建模到授信審批,各個環節高效銜接、無縫聯動,讓近6億元信貸資金如清泉般注入水利工程建設,為構筑穩固的農村河道水利體系、重塑水清岸綠的生態廊道注入強勁動能。
鄉村振興曲,譜寫田園牧歌——在鄉村振興的廣袤田野上,建行煙臺分行精準滴灌,譜寫著新時代田園牧歌。聚焦區域特色農業產業,該行創新打造“金融+農業”服務模式,為東南區域現代農業項目精準投放5000萬元涉農貸款,助力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華麗轉身;在丘山谷美麗鄉村建設現場,7000萬元信貸資金化作春泥,滋養出宜居宜業的鄉村新貌。某農業項目負責人感慨道:“建行的資金支持就像及時雨,讓我們的農業夢想終于有了生長的土壤。”
從礦山修復到河湖治理,從特色農業到鄉村旅游。建設銀行煙臺分行以金融之力架起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一筆筆信貸資金不僅化作水利工程中的鋼筋鐵骨,更成為農業產業升級的科技引擎,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勾勒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動人圖景,為新時代“富春山居圖”的煙臺篇章增添了濃墨重彩的金融注腳。
從能源結構的深層重構,到產業體系的迭代升級,再到生態價值的金融兌現,建設銀行煙臺分行走出了一條服務國家戰略、深耕地方稟賦、激活綠色動能的特色路徑。這不僅是資金的流動,更是理念的躍遷——當金融不再只是資源配置的工具,而成為綠色變革的“推動者”“連接者”與“轉化者”,一幅山海共融、點綠成金的新時代畫卷,正由煙臺向更廣闊的齊魯大地徐徐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