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生物正在加速兌現美好藍圖。
8月22日,榮昌生物發布2025半年報,業績表現亮眼:總營收實現10.9億元,同比增長48%,綜合毛利率同比提升5.8個百分點達到84%,銷售費用率同比下降4.6個百分點降至47.9%,虧損同比大幅收窄42.4%至4.5億元,減虧趨勢明顯。多項財務指標的持續改善,不僅有力佐證了榮昌生物自主研發實力與商業化能力的高效轉化,而且彰顯了公司運營速率的顯著提升。
此前,榮昌生物曾預計將在2025年大幅減虧、2026年實現盈虧平衡、2027年步入盈利階段,而從目前的發展勢頭來看,這一目標的實現路徑已經清晰可見,甚至有望提前達成。
業績持續向好,未來更加可期。這一切變化的背后,是榮昌生物在商業化和國際化方面的重大突破:一是,已商業化的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不斷拓展新適應癥、市場滲透加深,推動銷售收入強勁增長;二是,BD出海節奏顯著加快,腫瘤、自免、眼科三大業務板塊的核心產品相繼實現海外授權,呈現出全新的國際化格局。
憑借日漸成熟的研發實力和商業化能力,榮昌生物的價值得到持續釋放,正在中國創新藥產業升級征程上寫下自己的注腳。
業務基本面持續向好
榮昌生物的基本面正以令人矚目的速度持續優化。2024年,榮昌生物實現了近17億元的產品銷售收入,增速較往年有明顯提升,這主要歸功于“雙子星”產品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逐步打開了自免和腫瘤兩大市場。進入2025年,兩款核心產品的商業價值進一步釋放,推動榮昌生物再次站上新的高度。過去6個月,榮昌生物總營收已超過10億元,同比增長48%,全年收入有望突破20億元大關,延續高增長態勢。

商業化放量不僅帶動收入規模快速上升,也體現出強勁的產品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效果。通過持續擴大商業化產能和深化精益生產管理,榮昌生物的綜合毛利率進一步提升至84%,實現了“量、價、質”協同增長。更為難得的是,營收的高增長并非以銷售費用率升高為代價,這一指標反而還在穩步下降,這說明榮昌生物已平穩度過創新藥上市的市場導入期,在快速拓展市場和有效控制費用之間找到了平衡點,進入了品牌驅動的良性增長軌道。
從更深層次來看,這一變化反映出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的臨床價值日益得到醫生和患者的認可,逐步建立起品牌效應和臨床口碑雙輪驅動的增長模式,有效減少了對傳統銷售團隊規模擴張的路徑依賴。
與此同時,商業化高增長帶來了持續的現金流,疊加此前港股配售募集的資金儲備,以及后續海外授權首付款的陸續到賬,多重資金來源匯聚成強大的財務支撐力,為榮昌生物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在研發投入方面,榮昌生物也進行了相應優化,聚焦核心管線,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多項財務指標改善后的疊加效應顯著——公司虧損金額同比大幅下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已縮窄至4.5億元,較2024年同期減虧幅度顯著。種種跡象表明,榮昌生物已經離盈虧平衡不遠了。
全面打開“出海”局
在國內商業化高歌猛進的同時,榮昌生物也開啟了雙線作戰,國際化戰略持續落地,邁向了從“單點突破”到“全面出海”的新階段。這不僅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現金收入,更重要的是證明了其研發成果的國際競爭力。
截至目前,榮昌生物在腫瘤、自免和眼科三大業務板塊都實現了核心產品的BD出海,不僅驗證了其研發管線的國際競爭力,也在全球市場中強化了“中國創新”的價值內涵。而且能夠感受到,榮昌生物今年的出海節奏明顯加快,近兩個月落地了兩筆重磅BD交易,更加主動地擁抱和融入中國創新藥國際化的時代潮流。
變化不止于交易頻率,從合作方的選擇邏輯也能體會到榮昌生物的出海策略日趨成熟。以RC28的對外授權為例,榮昌生物牽手參天制藥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亞洲最大眼科藥企,這一決策頗具戰略眼光。對RC28的商業化而言,能得到深厚眼科專業知識積累和強大的商業化營銷網絡的雙重支持;對參天制藥來說,其在中國市場的產品布局多集中在青光眼和干眼癥等眼表疾病領域,引進RC28有助于其業務版圖向眼底疾病延伸,補齊產品矩陣的短板,未來大概率會在RC28上傾注豐富的資源。這種與專業領域巨頭聯手的策略,非常契合眼科市場高度垂直的生態特點,有望進一步釋放RC28的臨床價值和商業化潛力。
價值最大化的決策邏輯也貫穿泰它西普的交易。盡管合作方Vor Biopharma并非行業巨頭,但榮昌生物通過此次合作獲得23%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能夠深度參與泰它西普的全球開發進程,這也是中國創新藥企在全球產業生態鏈中角色升級的重要體現。
榮昌生物的實踐表明,以深度合作的BD出海為抓手,中國藥企正逐步從單純的“產品輸出者”轉變為全球創新協作與市場開拓的關鍵參與者,在國際舞臺上擁有了越來越大的話語權。
深耕核心產品,構建多層次管線
無論是商業化推廣,還是新適應癥開發,榮昌生物的核心產品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被市場寄予厚望,有望成為自身免疫疾病和HER2表達實體瘤領域的重磅藥物,這構建起了榮昌生物穩健的基本盤。
對生物制藥企業而言,成功推出一款新藥僅是起點,后續的深度開發更為關鍵。
泰它西普距離大單品的目標越來越近。泰它西普計劃今年下半年遞交IgA腎病、干燥綜合征兩個適應癥的上市申請,這兩個適應癥領域的患者群體龐大,存在巨大的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尤其在干燥綜合征領域,我國的患病率為0.3%~0.7%,全球尚未有生物制劑獲批,而泰它西普的研發進度位居前列,針對該適應癥的國內III期臨床研究已達到主要終點,有望成為全球首個治療該疾病的靶向治療生物創新藥。這不僅意味著新的商業機會,更重要的是延長了泰它西普的藥品生命周期,為其長期價值創造穩固根基。
維迪西妥單抗在胃癌(GC)、尿路上皮癌(UC)、乳腺癌(BC)三個適應癥前線療法的潛力,也正在一步步顯現。其中,聯合治療一線尿路上皮癌III期臨床試驗取得了陽性結果,已申報新藥上市申請;聯合治療一線HER2低表達胃癌的III期臨床已啟動,并開始入組患者;單藥治療二線HER2低表達乳腺癌適應癥BLA已于第二季度獲得受理。這些進展為維迪西妥單抗在腫瘤治療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拓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榮昌生物并非依賴一兩款成功產品,而是通過抗體和融合蛋白平臺、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平臺和雙功能抗體平臺三大技術平臺,構建了富有層次和前瞻性的研發管線。
在腫瘤領域,榮昌生物培育了一眾潛力新星,其中RC148已經在PD-(L)1/VEGF賽道上嶄露頭角。RC148是一款差異化設計的PD-1/VEGF雙抗,其抗VEGF端采用了納米抗體,使得整個抗體有更好的組織穿透性和腫瘤滲透性。該藥物研發進度靠前,并在近日獲得了CDE授予的突破性療法資格認定,臨床價值得到初步認證。此外,RC148已獲得FDA批準在美國開展針對多種實體瘤的II期臨床試驗,為加速推進該藥物的國際化研發和后續III期臨床試驗奠定了基礎。
除此之外,榮昌生物還低調推進RC278和RC288等新一代技術平臺產品,顯示出其持續創新的技術底蘊。前者是一款尚未披露靶點的新型ADC,其治療實體瘤的中國I/II期臨床試驗已啟動;后者是一款采用新一代偶聯及毒素技術的雙抗ADC,目前處于IND準備階段。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榮昌生物的深謀遠慮:通過深度拓展已上市產品適應癥覆蓋范圍,增添商業化核心驅動力;通過聚焦前沿技術進行差異化管線的梯度布局,注入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這種兼顧近期利益和中長期利益的戰略協同,讓榮昌生物步入“研發-商業化-再研發”的正向循環,在提升公司整體抗風險能力的同時,也讓公司的價值更具韌性和想象空間。
總結
借助成功的產品上市和適應癥拓展,榮昌生物積累了更高效的創新產品開發經驗。通過腫瘤、自免及眼科三大板塊產品的連續BD出海,榮昌生物“三箭齊發”推動核心產品的全球化布局。伴隨營收增長、利潤改善及費用優化,榮昌生物正穩步逼近盈利拐點。整體而言,榮昌生物正以“全線突擊”之勢邁入價值加速兌現的新階段。
展望未來,榮昌生物仍面臨一些關鍵挑戰:如何進一步激發研發管線中的其他潛力品種,以及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競爭中保持技術領先和臨床差異化,如何在持續盈利的道路上平衡創新與商業化?若能成功應對這些課題,榮昌生物將從一家優秀的生物制藥公司進一步蛻變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偉大生物制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