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大戰:別讓“薅羊毛”變成“拔鵝毛”
最近打開外賣APP,不少人怕是會被滿屏的紅包砸暈了——“20元無門檻券”“新人0元購”“滿30減25”,仿佛踏入了福利天堂。餓了么、美團、京東等平臺輪番上陣,化身“散財童子”,相互之間“殺瘋了”······
從表面上看,這場“外賣大戰”那簡直就是一場“皆大歡喜”的狂歡派對。商家就像開了印鈔機,薄利多銷,訂單量蹭蹭往上漲,笑得合不攏嘴;騎手們訂單多到像雪花一樣飛來,收入有望“芝麻開花節節高”,忙得腳不沾地卻也干勁十足;消費者更是樂開了花,感覺自己就是“省錢小能手”,仿佛不買就是在丟錢。
但是這可別高興得太早啊,世上哪有那么多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羊毛終究是出在羊身上,搞不好,咱們這“薅羊毛”最后會變成“拔鵝毛”,搞得自己“遍體鱗傷”。
對于大多數入駐平臺的外賣商家來說,參加補貼活動就像是一場“賠本賺吆喝”的賭博。若不參與,平臺流量全被競爭對手搶走,自己只能眼巴巴看著生意被搶走;可一旦參與,破價虧損,利潤被壓縮得所剩無幾。這種不確定性,如同埋在商家經營里的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帶來滅頂之災。
外賣騎手們在這場大戰中同樣苦不堪言。訂單量的瞬間暴增,讓他們的配送壓力陡然增大,為了按時送達,他們不得不加快速度,甚至冒著生命危險闖紅燈、逆行。運力不足導致超時配送頻發,這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體驗,也讓騎手們面臨著投訴和罰款的風險。
消費者呢,看似占了大便宜,實則掉進了一個精心設計的“陷阱”。為了湊滿減,不少人像著了魔一樣,買一堆不需要的食物,最后只能扔進垃圾桶,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更可怕的是,消費者一旦習慣了“5元吃大餐”的超低價格,等補貼一停,正常價格的飯菜在他們眼里就像天價一樣,價格認知被徹底帶偏,以后再也吃不下“正常飯”了。
這場價格戰的本質,是用“燒錢”堆出來的虛假繁榮。訂單數據看著漂亮,但擠掉泡沫后會發現,它既沒反映真實需求,也沒提升行業水平。更值得警惕的是,這場價格戰正在把整個行業拖入“比誰更便宜”的泥潭,餐飲業的核心本是品質和服務,現在卻變成了“比補貼力度”。商家沒心思搞創新、做品牌,平臺也懶得優化配送和供應鏈,一門心思盯著“價格杠桿”,長此以往,整個行業的創新動力都會被耗盡,最后大家一起“擺爛”。
真正的良性競爭,應該是平臺幫商家降本增效,優化供應鏈讓食材更新鮮;是提升騎手保障,合理規劃路線、避免超時壓力;是給消費者實在好處,品質穩定、配送及時,而不是靠補貼“透支未來”。
外賣“三國殺”,不該是“你死我活”的價格戰,而該是“共生共贏”的生態圈。當平臺不再沉迷于“燒錢換數據”,商家能安心做品質,騎手能穩定賺錢,消費者能吃得放心,這場“大戰”才算找到真正的意義。
畢竟,誰也不想看到,今天薅的“羊毛”,明天變成拔向自己的“鵝毛”,最后把自己弄得“光禿禿”。讓我們期待外賣江湖能夠早日回歸理性,迎來真正的繁榮!(作者:張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