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7月23日訊 “時間是最公正的標尺,那些藏在歲月褶皺里的記憶,會在它的打磨下,顯露出是否值得被珍重的模樣。”近日,剛剛結束高考的煙臺二中學子李卓雅,深情回望七年二中時光,將自己沉淀的高中學習經驗傾囊相授,為學弟學妹們提供了一份彌足珍貴的成長地圖。
“習慣堅持”是基石:平凡小事鑄就底氣
在李卓雅看來,學習真正的“磨人”之處,在于日復一日的堅守。那些耳熟能詳的學習習慣——專注聽講、積極思考、保質保量完成作業、及時鞏固復習——堅持一天、一周或許不難,但貫穿三年卻是一場毅力的考驗。“別小看上課抬頭的每一次專注,作業寫下的每一個步驟,錯題本上的每一次批注,”她強調,“它們或許不會帶來立竿見影的飛躍,卻能在高中那些兵荒馬亂的時刻,給你一份穩穩的底氣。”她坦言,正是在無數個想偷懶、想放棄的瞬間選擇咬牙堅持,才讓平凡鑄就了穩固的基石。
“目標+建模+回歸”:建立高質高效學習模式
談及高效學習,李卓雅提煉出三大關鍵詞:“目標意識”“思維建模”和“積基樹本(回歸課本)”。她習慣凡事規劃先行,無論是高考目標還是每日任務,清晰的計劃讓她行動有序,有效減少內耗。“思維建模”則是她攻克難題的法寶——深入剖析高考真題,拆解同類題目邏輯,提煉解題規律與思考角度。“比如數學大題步驟、文綜答題切入點,形成可復制的思路模型。”她特別以自身經歷提醒學弟學妹“回歸課本”宜早不宜遲。在二輪復習時系統回歸課本,她發現知識脈絡豁然開朗,甚至在分析一道地理高考題時,最終解題鑰匙正源于課本角落的“知識窗”。“課本是根,習題是葉,根深才能葉茂經風雨。”她深有感觸地說。
“不要做情緒的奴隸”:低谷期要學會自救
李卓雅坦言,高三最大的挑戰往往不是知識,而是起伏不定的心態。她分享了自己一模前的慘痛教訓:過度熬夜、盲目沖刺,換來的是高三最差成績和隨之而來的崩潰與迷茫。長達兩周的低谷期里,父母的陪伴、老師的開導以及積極的自我心理建設,成為她走出陰霾的關鍵。“誰都有低谷期、瓶頸期——考試失利、努力無果、情緒大起大落,這都很正常,”她鼓勵道,“哭一場可以,短暫消沉也沒關系,但核心是盡快把注意力轉向‘解決問題’。”
在煙臺二中七年培育下,李卓雅以切身經歷證明:成功沒有捷徑,唯有將樸素的習慣融入堅持,以科學的方法提升效率,用穩定的心態披荊斬棘,方能在時光的標尺上,刻下屬于自己的無悔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