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7月6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馬瑾)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麻醉醫生就是手術前“打一針”讓你睡著感覺不到痛的人,實際并非如此。人類天生對疼痛存在畏懼和抗拒,也一直在尋求減輕和祛除疼痛的道路上孜孜探尋。歷史上,華佗發明“麻沸散”,關羽“剜骨療傷”等這些典故,都說明麻醉對人類非常重要。現代,麻醉已作為一門重點醫學學科,成為推動醫學發展的重要力量。7月3日下午,煙臺毓璜頂醫院麻醉科聯合膠東在線網站開展“帶您走進麻醉的世界”健康科普直播。
課堂上。煙臺毓璜頂醫院麻醉科主任馬加海生動的闡述了麻醉醫生、麻醉學科、麻醉事業,帶我們一起走進神秘的麻醉世界。40分鐘的直播過程中,互動聊天界面活躍,累計2.87萬人次觀看。
麻醉類型有多少種呢?
1、全身麻醉:全麻就是通過靜脈推藥或通過病人的吸入,將麻醉藥物帶到體內,作用于大腦,讓病人完全睡著。
2、局部麻醉:局麻就是作用在局部的藥物,例如將麻藥打在腰部椎管內。
馬加海表示,全麻和局麻不存在哪一個危害更大這種情況,對于病人和麻醉醫生來講,肯定要選擇適合于手術和病人的方法。現代麻醉采用的全身麻醉藥均為對人體影響極小、作用可逆的藥物,手術后可經人體代謝完全排出,在專業人士的正確使用下,全身麻醉藥不會對智力有任何的影響。
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救命
馬加海說:“業內有句話:‘外科醫生是治病的,麻醉醫生是救命的’在一臺手術中,最至關重要的、工作時間最長的就是麻醉醫生。外科醫生開刀就完成了工作,而從術前訪視到術后監測,都是麻醉醫生的職責。”
“外科收進來了,能不能做手術得麻醉醫生決定。”馬加海說,如果患者不適合麻醉,他們會暫緩手術,最大程度避免手術風險。同時,他們還要提醒患者術前準備,解除患者焦慮等。
麻醉醫生的工作不但是要打一針,而是要讓病人繼續維持在麻醉的狀況下,這就需要很多麻醉針去維持;同時,在手術過程中也需要麻醉醫生的技術實施來讓病人的心臟維持正常的工作,保證術后安全的醒來。一臺復雜的手術麻醉醫生要監控近百種指標,而且,在搶救生命的過程中,麻醉醫生是站的離病人最近的安全保障,如果術中出現意外,也是由麻醉醫生進行搶救。包括心跳停止、大失血、心肌梗塞、過敏性休克導致的心臟停止等突發情況,都是由麻醉科的醫生進行搶救。“我們要看著患者‘睡著’,也要負責患者蘇醒。”馬加海說,維護患者生命安全,才是麻醉醫生職業的內涵所在。
只有小手術,沒有小麻醉
馬加海說,只要是同樣的疾病,手術可能“千人一律”,但是麻醉卻是“一人一方”,患者的年齡、身體素質、耐受性都要考慮進去,“全麻還是局麻、用藥劑量等,都要根據這些來,尤其是麻醉劑量,要求精確到毫克,甚至微克,所以不能有一絲馬虎。”馬加海說,對患者來說,麻醉劑量少了,起不到麻醉效果,過量則會危及生命。
劑量要精準,注射位置也容不得半點偏差,就拿硬膜外麻醉來說,麻藥要通過長長的鋼針注入腰椎,扎得淺了,麻醉作用不好,扎得深了,就會導致脊神經根或者脊髓損傷,甚至造成癱瘓,因此必須扎得恰到好處。馬加海常常掛在口中的一句話就是“只有小手術,沒有小麻醉。”
除了手術麻醉,疼痛也可找他們
馬加海介紹,毓璜頂醫院還開設了疼痛門診。“傳統認識中,都覺得手術后哪有不疼的?生孩子哪有不疼的?其實,為什么要忍受疼痛呢?疼痛帶來的危害比麻醉鎮痛大很多。”馬加海說,分娩痛、手術后疼痛、癌癥疼痛、胃腸鏡檢查等疼痛,都不需要去忍受,麻醉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身體情況等制訂準確的鎮痛方案,安全有效地對抗疼痛,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去疼痛門診咨詢一下。
相關鏈接:
煙臺毓璜頂醫院麻醉科
山東省臨床重點專科,煙臺市和醫院重點學科,現有麻醉醫師78人,護士19人,其中主任醫師8人,副主任醫師10人,博士導師1人,碩士導師9人,博士后1人,博士11人,碩士37人,規培醫師42人。
包括中、東、西三個區和疼痛門診,手術室54間、麻醉恢復室4個、無痛胃腸鏡手術間4個。
2019年實施各類手術的麻醉8萬6千余例,另外,無痛分娩、無痛胃腸鏡、無痛氣管鏡手術等7000余例。

往期回顧:
毓璜頂醫院公益直播課第16期:關注健康呵護生命 體檢是健康管理的起點
毓璜頂醫院公益直播課第7期:性早熟影響兒童生長發育 家長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