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7月10日訊(通訊員 吳明順 張晴)近日,受副熱帶高壓影響,煙臺市大部分地區出現35°以上的持續高溫天氣,全市進入“高熱蒸籠”模式。如此高溫天氣下,據煙臺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統計,7月3日-7月4日24小時內,全市共接到中暑患者21例,其中,年齡最小的12歲,年齡最大的85歲。
7月4日9時許,家住龍口市的李先生在公園運動時突然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市120急救指揮中心聞訊后調派救護車火速前往現場,急救人員很快到達現場,給予降溫、吸氧、輸液等急救措施后,迅速送往附近醫院進一步治療。
中暑非小事,嚴重可致命
中暑是指由于高溫或長時間熱輻射作用使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發生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大汗、渾身無力及行走不穩,重癥還可突然暈倒。根據中暑嚴重程度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其中熱射病最嚴重。
關注高危人群,精準識別
1.兒童:兒童新陳代謝快,但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未完全成熟,出汗散熱能力相對較弱,容易脫水,因此更容易中暑。家長需格外留意。
2.老年人: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散熱能力減弱,對溫度變化不敏感,在高溫環境下中暑風險顯著增加。如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腎等慢性病患者,高溫天氣會加重身體負擔,影響體溫調節,增加中暑風險。
3.高溫作業人群:如建筑工人、環衛工人、交警、消防員、廚師等,因長時間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中,高強度勞作,極易因散熱不足而中暑。
掌握急救措施, 關鍵時刻能救命
1.將中暑者轉移到陰涼處。迅速將中暑者移至通風、陰涼、干爽的地方,遠離高溫和直射陽光,使其平臥,墊高頭部。
2.保持通風。確保環境通風良好,可以打開窗戶或使用風扇等工具增加空氣流通。
3.松開衣物。解開中暑者的緊身衣物,特別是領口、腰帶等,以利患者呼吸和快速散熱。
4.冷卻體溫。使用冷毛巾、冷水濕敷等方式,將濕潤的物品輕輕擦拭或貼在中暑者的臉部、頸部和腋下等大汗腺豐富的區域,以降低體溫。
5.補充水分。給中暑者提供適量的清涼飲水或含電解質的液體,以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
6.快速撥打120,就醫治療。對于重癥中暑病人,在進行必要的急救之后立即撥打120送往附近醫院進行補液和藥物治療。
預防中暑,牢記以下要點:
1.衣:夏天的衣服盡量選擇彩色鮮亮的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或太緊身的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
2.食:定時喝水,少量多次,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涼茶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3.住:早睡早起,保持室內早晚開窗通風,高溫時可開空調,空調溫度應選擇在26 ℃,相對濕度40%~60%,維持室內外溫差在6-10℃左右,溫差過大反而容易發生中暑。
4.行:出行躲避烈日,避免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避免長時間處于“高溫、高濕、無風”環境,若確需外出備好防曬用具,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涂抹防曬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