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交出一份來之不易的“期中成績單”。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660536億元,同比增長5.3%。中國經濟頂壓克難,在“穩”的基礎上繼續向著高質量發展“進”,展現出強大抗壓能力和發展韌性,也為全年經濟發展夯實了底氣和根基。數說中國經濟半年報↓↓↓
3.7%
農業保持平穩增長
上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31172億元,同比增長3.7%。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門全力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毫不松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統籌推進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夏糧穩產豐收,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為國民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堅實支撐。

4月26日,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八江鄉高家村,早稻長勢良好,呈現一幅綠色田園畫卷。劉浩軍攝(中經視覺)
3.3%
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低位下行
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2.92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2.83萬億元,同比多4.74萬億元。與此同時,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低位下行,上半年,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3.3%,比上年同期低約45個基點;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約3.1%,比上年同期低約60個基點。

6月14日,江蘇省揚州市瘦西湖景區夜色迷人,吸引各地游客前來夜游。隨著“蘇超”破圈,江蘇多地借機推出各類文旅優惠活動,邀請球迷跟著“蘇超”暢游江蘇。許叢軍攝(中經視覺)
5%
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2%,其中,二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2.3%,較一季度略有提升,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多位專家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各項提振消費政策發力顯效,上半年我國消費市場持續回升向好,最終消費牽引國內需求穩步擴大,也彰顯出我國龐大市場的韌性和潛力。

6月21日,消費者在王府井步行街一商店選購文創產品。經濟日報記者王墨晗攝
6.4%
工業生產增勢良好
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在一季度良好開局的基礎上展現出較強韌性,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5.7%,基本保持穩定。今年以來,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企業創新活力不斷釋放,工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呈現出“向穩、向新、向優”的特點。

4月19日,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天工Ultra”機器人沖刺奪冠。這是人形機器人首次在開放環境下進行長距離耐力測試。經濟日報記者翟天雪攝
9.5%
創新動能加快積聚
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3.3%。在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國際經貿秩序遭受重創的背景下,我國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不動搖,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經濟發展模式正向創新驅動型轉變。

6月28日,游客在河北省唐山市南湖公園游覽。經濟日報記者趙晶攝
695萬人
新增就業快于時序進度
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8%,快于時序進度。城鎮調查失業率穩步回落,2月份以來,城鎮調查失業率逐步下降,6月份降至5%,1月份至6月份均值5.2%,低于調控目標。今年以來,就業增量政策加速出臺落實,創業支持體系不斷豐富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保障力度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實效性增強,就業公共服務水平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業加快發展,就業形勢總體平穩。

3月26日,河南省洛陽市隋唐大運河文化公園櫻花綻放,吸引市民前來拍照打卡。張怡熙攝(中經視覺)
3.4%
財政支出力度持續加大
上半年,財政運行總體平穩,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56萬億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8個百分點。同時,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13萬億元,同比增長3.4%,重點領域支出保障較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為經濟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4月8日,安徽省蕪湖市孫村鎮水口村,清晨薄霧環繞,青山如黛,民居錯落有致。邢朝明攝(中經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