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8月14日訊(記者 欒雪 通訊員 張同強)在腦康復醫學領域,有一位與“癱”字糾纏了45年的醫者。他就是65歲的錢杰,憑借一根銀針,在方寸穴位間探索大腦修復的奧秘,用四十余載的執著與深耕,為無數被“癱”字困住的生命帶去重獲尊嚴的希望。

一字烙印,開啟四十五年探索路
黑板上那個方正的“癱”字,是錢杰心中一枚存了45年的深刻烙印。年少時,當老師在粉筆灰中勾勒出這個字,他第一次從象形與會意的交織里,讀懂了其千鈞重量——一旦與“癱”字糾纏,人便失去吃喝拉撒的自理之力,生命尊嚴會如碎瓷般轟然坍塌。“日后能降服這病的人,定是對社會有大貢獻的好大夫。” 老師的這句話,成了錢杰人生的羅盤。
他后來發現,“癱”的根源在于大腦細胞受損,導致身體協調與指揮功能喪失。而大腦這座人體最精密的“宮殿”,其修復難度不亞于在毫厘間重筑星河。可正是這份難,讓錢杰一頭扎進腦科醫學的瀚海,一沉便是45年。

銀針為器,破解大腦修復難題
45年間,錢杰接診的病人數以萬計。震顫的雙手、僵直的軀體、模糊的言語、沉睡的意識,每一個病例都在叩問“大腦活性”。他漸漸悟得,喚醒沉睡的大腦,核心在于“刺激”,而如何刺激、用什么方法、“量”該如何拿捏,成了他日夜鉆研的課題。
探索路上,錢杰將目光投向了針灸這一祖先留下的智慧。流傳千年的針灸療法,以穴位可調、強度可控、力度可塑的特性,成為刺激大腦的天然利器。數千年的實踐證明,針灸像一把精準的鑰匙,能借經絡與穴位撬動身體的自愈潛能。但他也深知,針灸的靈魂不只在工具,更在操刀者的技藝,醫者的手感、經驗與判斷,直接決定著刺激的精準度與實效。
40年握針,錢杰的指尖仿佛長了眼睛。他能于毫厘間找準穴位,憑手感調控針尖力度,更能依患者反應實時調整刺激的“量”。“中醫的奧秘,不在玄虛理論,而在實實在在的‘量’。” 他常說,同樣的穴位、方劑,劑量之差,可能就是無效與顯效的天壤之別,針灸的刺激亦是如此,細微的力度變化、持續時長,實則是打開大腦康復之門的密碼。


深耕不輟,讓傳統療法煥發新生
45年的深耕,讓錢杰在針灸刺激“量”的把控上獨樹一幟,國家授予的5項專利便是有力證明。其中,《一種具有針刺效應刺激經穴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一種定位與刺激一體的健腦醒神理療帽》兩項發明專利,直指腦康復領域的核心需求;《一種具有針刺效應刺激經穴的刺激觸頭》《一種刺激頭部穴區電動杵針健腦醒神帽》等專利技術,則將針灸“刺激”原理與現代科技相融,讓傳統療法煥發新生。這些專利的字里行間,寫滿了他對“精準刺激”的執著,也見證了他融合中醫智慧與現代醫學的創造性突破。
錢杰的研究與實踐早已走出診室的方寸之地。日本富士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煙臺電視臺的鏡頭,曾一次次對準他手中的銀針,記錄下那些在刺激中重新站立、開口的生命奇跡。“重癥顱腦損傷康復網”的網站與同名公眾號,成為他分享經驗、連接患者的橋梁。他微信頭像的二維碼里,藏著對每個“癱”者的承諾;昵稱“開發大腦,頭等大事”,更直白地道出了他畢生的追求。
從黑板上那個沉重的“癱”字,到如今讓無數患者重獲尊嚴的銀針,錢杰用45年光陰證明:真正的醫者,從不由榮譽定義,而是被那份始于初心、終于堅守的執念成就。他手中的銀針,刺向病痛,喚醒生命,而支撐這一切的,正是當年那個少年從“癱”字里讀懂的責任與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