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3月21日訊(記者 王競男 攝影 李剛)21日上午,在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三核引領 煙臺擔當”主題第十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孫華君介紹,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全市加快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的關鍵之年,煙臺將圍繞六大行動助力海洋強市建設,為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和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貢獻藍色力量。

2025年,煙臺大力實施海洋經濟突破行動,全力推進裕龍石化有限公司石化下游及延伸產業鏈項目、海陽核電、招遠核電、華能半島北K場址、L場址海上風電項目等一批涉海省重大項目建設,穩妥有序做好省市重點涉海項目的用海要素保障工作,配合做好全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現場觀摩會的籌備工作,壯大海洋經濟發展規模,力爭2025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實現“十四五”海洋經濟千億級躍升,依托產業集聚區進一步推動海洋產業強鏈補鏈延鏈。
大力實施“藍色糧倉”建設行動,全力推動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藍色良種工程,做大做響“煙臺漁業”品牌。持續擦亮“深遠海養殖之都”金字招牌,積極推動山東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建設,縱深實施海洋牧場“百箱計劃”,建成4座深遠海養殖網箱,做好深海魚全產業鏈提質增效試點建設,加快實施“三文魚萬噸計劃”,推動海上牧場建設提質增效,爭取農業農村部全國首批海上牧場建設試點落戶煙臺。深入貫徹落實《煙臺市種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開展魚、蝦、貝、藻、參等養殖品種創新研究,加快推動萊州現代漁業產業園、中國海水魚(北方)活體種質資源庫項目建設,組織開展省級以上水產原良種場創建工作,持續實施水產種業提升項目,力爭水產苗種產量達到5000億單位以上,打造中國水產種業煙臺“北繁基地”。圍繞煙臺海參源自生態海洋牧場、營養品質佳等方面,打造煙臺海參區域公用品牌,引領產業走品牌化發展道路。舉辦2025世界海參產業(煙臺)博覽會,到一二線城市開展“鮮美煙臺 好海好鮮”煙臺名優海產品宣傳推介,充分展示煙臺海產品的品質和魅力,進一步提升“煙臺漁業”品牌知名度和覆蓋率。
實施海洋科技創新行動,服務“中日韓創新合作中心”建設,配合做好龍口(海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支持中集爭創海洋工程領域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鼓勵區市圍繞海洋漁業、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等優勢領域,爭創省級現代海洋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積極參與“北京大學—萬華化學聯合研究中心”、東方航天港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深化產學研融合,加強與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和重點企業的戰略合作,抓好我市與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水科院黃海所、山東海洋集團合作協議等重點任務的落實。發揮中科院煙臺海岸帶所、煙臺大學等駐煙高校院所優勢,圍繞海產品種質資源創新、海上裝備等方向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通過積極參與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藍色人才專項申報等舉措,進一步吸引和集聚涉海產業高端人才來煙創新創業。
與此同時,積極打造長島國際零碳島,加強海洋生態保護治理和海洋生物資源養護。積極爭取自然資源部全國海島綜合保護與利用試點城市,加快實施萊州、海陽國家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扎實開展滸苔綠潮防控處置,鞏固加強互花米草防治管護,創新開展“煙臺國家級海洋牧場海洋預報”工作,一體推進海洋環境綜合治理,持續優化海洋生態環境。總結八角灣、長島廟島諸灣、四十里灣、龍口岸段等美麗海灣創建經驗,梯次有序支持我市更多海域海灣爭創國家級、省級美麗海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