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于3月26日(星期三)下午舉行“三核引領 煙臺擔當”主題系列第十三場新聞發布會,邀請煙臺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德勝;煙臺市生態環境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穎;煙臺市生態環境局黃渤海新區分局副局長王強介紹情況,發布會由市委宣傳部對外宣傳科科長趙向陽主持。

主持人:
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
歡迎參加市政府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本場是“三核引領 煙臺擔當”主題系列第十三場新聞發布會。主要向大家介紹我市生態環境領域創新‘五批’機制綠色賦能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相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出席本場發布會的發布人,他們是:煙臺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德勝先生;煙臺市生態環境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穎女士;煙臺市生態環境局黃渤海新區分局副局長王強先生。
下面,請王德勝局長介紹有關情況。

王德勝:
各位新聞媒體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對大家一直以來的關心和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
當前,高質量發展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首要任務,也是破解新時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激活中國式現代化內生動力必須遵循的原則,以綠色轉型為底色,以制度創新為突破,方能將“硬道理”轉化為“實作為”。近年來,煙臺市生態環境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精準發力、持續賦能,服務重大項目建設,全力激發企業綠色“生長力”勃發。
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綠色賦能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
一是以流程再造提升審批效率,打造“極簡服務”新模式。共享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為企業在環境準入研判、選址選線環境合理性分析等方面提供科學指導,同時優化產業園區規劃環評,向社會公開年度跟蹤監測報告,供入園企業免費使用,減少企業重復投入。在審批流程方面,調整部分項目環評審批流程,將部分行業建設項目環評等級由環境影響報告書降低為報告表,對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建設項目實行告知承諾制。推廣環評“打捆”審批模式,鼓勵同類型小微企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共同編制一個環評文件,由環評審批部門出具一個批復意見。此外,簡化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內容,對已完成環評的園區規劃和港口等專項規劃包含的建設項目,在規劃期內,項目環評可簡化區域環境質量現狀、氣象和水文地質資料等內容,減輕企業編制負擔。
二是豁免與分類管理并舉,降低企業制度性成本。為減輕企業負擔,試點實施登記表豁免管理,對試點園區內城市道路及管網、分布式光伏發電、污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等項目實行環評豁免管理,無需再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同時,探索優化環評分類管理,以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試點,探索取消部分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項目環評,明確試點行業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核算方法,強化排污許可提前服務,保障制度銜接與補位。此外,非重大變動納入排污許可管理,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發生未列入生態環境部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的變動,無需重新辦理環評手續,直接納入排污許可管理,排污單位在申請取得或變更排污許可證時,只需對涉變動情況進行說明。
三是集成服務與長效保障,構建全周期幫扶體系。加強環評與排污許可制度銜接,推動兩者在產排污環節、排放標準、污染防治措施選取、總量控制、環境管理要求等方面的有機融合。針對部分行業建設項目,在企業自愿的原則下,探索實施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審批合一”。深化“一件事”集成辦改革,將涉及陸域環評、海洋環評、輻射環評、入海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等多個事項的項目,統一納入一本環評文件,真正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在指標管理方面,充分用好要素指標重點保障政策,建立市級總量指標儲備庫,對各區市立足自身無法保障的省市重大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等重點項目,按規定比例申請市級保障或統籌調劑。此外,聚焦重點項目環評審批服務,強化跟蹤問效。對涉及環評、排污許可、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輻射安全許可等生態環境領域多個行政許可事項的同一建設項目實行全生命周期政策指導。
主持人:
感謝王局長的全面介紹。
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請大家舉手示意我。
中新社記者提問:
請問此次出臺的政策措施主要基于哪些現實背景?相較于以往治理模式,本次政策在制度創新與突破性舉措上有哪些亮點?
王德勝: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今年年初,省政府出臺《關于支持煙臺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的實施方案》,支持煙臺到2030年全面建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近期市政府配套印發《2025年塑強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一攬子政策措施任務》,細化形成2025年階段性目標與2030年全面建成的任務清單及責任體系。在省市兩級政策協同發力、雙向賦能的背景下,我局緊扣“雙碳”戰略支點定位,主動扛牢生態環保政治責任,以務實舉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本次政策亮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探索開展項目審批試點工作。繼續在萊山經濟開發區、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只楚園推進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試點,調整部分項目環評審批流程。同時,2025年計劃在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探索開展優化環評分類管理試點,豁免部分項目審批手續,致力于在環評審批改革創新進程中打造可推廣可借鑒的“煙臺經驗”。
二是精準做好項目要素保障。著力優化項目指標管理,切實把要素指標重點保障政策用足用好,為確保重點項目能夠順利落地生根,我們將建立市級總量指標儲備庫,為建設項目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在環境要素指標方面,支持建設項目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則進行預支,以解決項目建設中的燃眉之急。同時,簡化污染物總量指標管理流程,對限定行業的總量指標替代予以豁免,降低企業的辦事成本和時間成本,提高項目審批效率,為項目建設開辟綠色通道,推動項目早日開工建設。
三是進一步完善項目服務幫扶機制。建立年度省市重點項目和掛圖作戰項目保障臺賬,通過“一項目一研判”提前分析環評審批堵點、總量指標缺口等關鍵制約因素,量身定制“要素預支+審批倒排+節點督辦”攻堅方案,實現項目從預審到投產的全周期跟蹤調度。同步深化“多評合一”集成改革,將環評、排污口論證、海洋環評等跨領域審批事項整合形成“一攬子”解決方案,以“一次申報、并聯審查、同步辦結”的綠色通道,全鏈條保障重大項目早落地、早達效。
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這里。
膠東在線記者提問:
剛剛發布人提到了市級總量指標儲備庫,請問儲備庫的總量指標是從何而來?如何發揮作用,統籌全市重大項目建設?謝謝!

王穎: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為嚴格控制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推動煙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2024年,我們建立了市級總量指標儲備庫,對使用中央、省、市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或獎補資金),涉及中央、省、市主導實施的結構性減排政策等減排工程產生的總量指標按照相應比例實施收儲,秉持“應收盡收”的原則,不斷充實市級總量指標儲備庫。
市級總量指標儲備庫中的總量指標主要用于支持各區市立足自身無法保障的省重大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等重點項目以及萊州崛起、萊陽突破等有關項目所涉及的總量指標的保障工作,對于符合要求的重點項目,我們將提前介入、主動服務,指導各區市優先挖掘自身減排潛力,在充分挖掘減排潛力后,仍存在總量指標缺口的,從市級總量指標儲備庫中,調劑總量指標保障建設項目總量指標需求。對于市級總量指標儲備庫仍無法保障的重大項目,則依據煙臺市政府的《煙臺市重大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替代保障機制》的要求和程序實施市級統籌調劑,由屬地至少保障所需替代量的50%,其中投資主體要通過技術革新、設施改造等措施進行自我挖潛,至少解決20%;其余部分由市級統籌調劑,保障建設項目順利落地,助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這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提問:
我們注意到,今年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批“優化環評分類管理國家級試點”,請簡要介紹一下試點的有關情況,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將起到什么作用?

王強: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環評是污染源頭預防的重要制度。為了進一步推動環評管理“放得活”“管得住”,在生態環境部、省、市大力支持下,我們爭取了國家級優化環評分類管理改革試點。
本次試點將以深化環評改革為切入點,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落地落實,加強環境準入管理,對生產工藝簡單、污染防治措施成熟、環境影響較小的汽車、船舶、航空、電子設備制造,以及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服務等行業項目,取消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編制,企業僅需按要求向生態環境部門備案即可啟動項目建設。同時,統一規范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方法,推動環評與排污許可深入銜接,實施排污許可的提前服務。
優化環評分類試點是生態環境領域落實國家改革部署、破解傳統制度瓶頸、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此次試點,預計每年可減少項目環評審批數量30個以上,環評辦理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不僅能夠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也提升了環保服務效能,守住了生態環境底線,推動了環評管理從“重審批”向“強服務”轉變,將為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實踐經驗。
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這里。
主持人:
感謝王局長,提問環節就到這里。
各位記者朋友!
當前我市正積極推進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建設,此次政策措施的出臺,以精準化保障破除要素壁壘,以長效化機制確保政策落地,進一步推動了環評從“重程序”向“重實效”轉變,切實為企業“減負松綁”,激發市場活力。希望大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緊扣今日發布內容,在重要版面、黃金時段、醒目位置進行多角度、多形式的深度報道,全方位呈現發布會核心價值。讓我們以高質量的宣傳報道,為生態環境與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凝聚更廣泛的社會共識,提供堅實的輿論支撐。大家如果還有其他感興趣的問題,會后可以聯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給大家的聯系人。
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感謝兩位發布人,謝謝記者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