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3月26日訊(記者 王競男 攝影 李剛)環評是污染源頭預防的重要制度。為了進一步推動環評管理“放得活”“管得住”,今年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批“優化環評分類管理國家級試點”,探索取消部分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編制,統一規范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方法,實施排污許可的提前服務。

在26日下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三核引領 煙臺擔當”主題系列第十三場新聞發布會上,市生態環境局黃渤海新區分局副局長王強介紹了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批“優化環評分類管理國家級試點”有關情況。
本次試點將以深化環評改革為切入點,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通過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落地落實,加強環境準入管理,對生產工藝簡單、污染防治措施成熟、環境影響較小的汽車、船舶、航空、電子設備制造,以及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服務等19個行業項目,取消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編制,企業僅需按要求向生態環境部門備案即可啟動項目建設。同時,統一規范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方法,推動環評與排污許可深入銜接,實施排污許可的提前服務。
優化環評分類試點是生態環境領域落實國家改革部署、破解傳統制度瓶頸、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試點,預計每年可減少項目環評審批數量30個以上,環評辦理時限由法定30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不僅能夠幫助企業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減少項目環評費用,也提升了環保服務效能,守住了生態環境底線,推動了環評管理從“重審批”向“強服務”轉變,將為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