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7月29日訊(實習編輯 王辰羽)一場場技能比武戰鼓激蕩,一次次“傳幫帶”教學春風化雨,一個個奮斗者的身影在崗位上熠熠生輝。今年以來,山東港口煙臺港以“兩大兩強”為抓手,通過技能比武、知識競賽、師徒傳承等形式,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職工技能提升體系,為港口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盛夏的芝罘灣港區,鐵軌被烈日炙烤得發燙,但鐵路公司線路工們的訓練熱情卻絲毫未減。在港口鐵路線路工項目的賽場上,17名選手以毫米為尺、以秒為刻,展開一場關于精度與速度的巔峰對決。

“軌距差1毫米,列車運行就多一分風險。”工務指導呂良國化身“移動課堂”,頂著高溫全程陪練。為提升技能,選手們將每個動作拆解到秒,訓練后工裝能擰出半斤汗水;為強化記憶,大家自制“測量數據卡”,利用碎片時間反復背誦;為模擬真實賽場,互助小組輪流扮演“考官”,在高溫下連續練習3小時……最終,選手們以實操平均用時縮短1分鐘、關鍵參數測量準確率提升至98%的優異成績,交出了一份“毫厘不差”的完美答卷。在龍口港公司,各工種也開啟“技能比拼模式”。內燃機械裝卸機械維修工項目中,選手們拆解、檢測、調試一氣呵成,憑借精準判斷快速進行發動機曲軸部分拆解、組裝;電器修理工位上,萬用表與電路圖配合默契,選手們在密密麻麻的線路中排查故障,指尖翻飛間完成線路重組;焊工賽場弧光閃爍,魚鱗狀焊紋均勻細密,展現出“毫厘之間見真章”的功底……從機械部件的“望聞問切”到電路系統的“抽絲剝繭”,從金屬熔接的“水火共舞”到精密加工的“錙銖必較”,選手們以精湛技藝詮釋著“工匠精神”的內涵。

當鐵路線上精湛技藝的比拼告一段落,另一種智慧碰撞正在礦石公司激蕩回響。走進“精工逐夢 匠心筑港”知識競賽現場,搶答器閃爍如繁星,五大工種的十六名選手正圍繞生產組織、安全應急、設備運維等核心業務展開比拼。只見選手們將所學的本領變成手上的“真功夫”,讓每位職工在業務碰撞中擦亮“三基”建設的鋒刃,向著“多面手”闊步蛻變。
如果說競賽是檢驗技能的“試金石”,那么勞模的言傳身教則是點亮成長的“啟明燈”。在運營保障中心的勞模座談會上,電力站修試班班長呂秀用樸實的語言,向青年職工分享自己從“電氣小白”到煙臺港勞動模范的成長故事。翻爛的技術手冊、汗堿印出的“工裝地圖”、深夜實驗室的燈光……這些奮斗細節讓在場青年深受觸動。“只要多觀察、多動手、多問,技術難題就像‘紙老虎’,一攻就破。”呂秀的話,如同一股清泉,滋潤著青年職工的心田。

當勞模精神的種子正在萌芽,一場更為持久的技能傳承接力賽已在萊州港公司悄然展開。這里以“師帶徒”為紐帶,將技能、人才與創新緊密串聯:輸油臂前,師父遞來的不僅是扳手,更是沉甸甸的安全責任;巡檢路上,經驗點撥驅散迷霧的同時,思想的碰撞也照亮了師父欣慰的眉梢;隨行筆記里密密麻麻的記錄,承載著師者傾囊相授的赤誠;創新研討中迸發的靈感火花,見證著師徒相長的動人篇章。嚴師授業之愛,徒弟承志之心,在這無聲的承諾中完成匠心接力。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當技能提升成為全員共識,當匠心傳承融入文化血脈,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工裝、被反復摩挲的工具、被靈感點亮的方案,終將匯聚成驅動港口走向深藍的澎湃引擎。面向未來,煙臺港正以人才為筆,以匠心為墨,在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征程中書寫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