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更懂你
——時空對話 江岸記憶

圖|長江頭條網友 “聶艷華”
光影交錯間
江岸的故事一直在我們身邊
“此刻更懂你——時空對話?江岸記憶”
攝影作品征集活動開展以來
網友們不僅翻出壓箱底的老照片
更拿起相機穿梭在街巷里弄
用細膩的鏡頭語言
展現江岸的“老故事”與“新心跳”
從紡織廠里的機器轟鳴
到數字產業園的代碼閃爍,
從碼頭邊的搬運號子
到長江岸線的活力奔涌……
時代建設者的印記,
在一幀幀光影中鮮活呈現。
截至目前
“長江頭條”平臺活動話題
累計閱讀量超1791.3萬
超6400人次在話題內
分享了他們珍藏的江岸故事
微博話題累計討論量近4000篇次



圖|長江頭條網友 “Fariy”
壹
平和打包廠
工業遺存變身時尚地標
1905年,英商平和洋行在漢口租界華昌街(今青島路)建起平和打包廠。這座建筑不僅是老漢口近代工業的鮮活遺存,更歷經歲月滄桑,見證了抗戰烽火與時代更迭。
當年,這里是華中地區重要的物資樞紐。既承擔棉花打包的核心業務,也兼營皮貨加工,更率先引入英國蒸汽動力系統,借漢口商埠將貨物輸往全國,堪稱那個時代“最先進生產力”的象征。

穿越前:2013年平和打包廠修繕前。長江日報資料圖
穿越后:如今的和平打包廠。網絡圖片
長江頭條網友“173****5422”分享了他珍藏的老照片,以及他與平和打包廠的深厚淵源。這里不僅是他人生的起點,更烙印著父親奮斗的足跡。他流連舊址、搜尋舊影,只為觸摸父輩的歲月。
與平和打包廠有關的記憶
長江頭條網友“173****5422”

長江頭條君
珍藏的老照片。
讓我想起我家與平和打包廠的深厚淵源。
#時空對話?江岸記憶#
在他的故事里,父親十幾歲便從黃岡老家來到打包廠當茶房。而他的童年,則在棉花堆里伴著機器轟鳴聲度過,松軟的棉絮成為記憶中最鮮活的底色。
1949年武漢解放,父親的一個舉動令他至今難忘,“他拿到生平首份工資時,激動得手足無措,當場就把全部工資都捐了出去,他說那是第一次嘗到‘當家做主人’的滋味。”
平和打包廠
長江頭條網友“賣小吃的老人”

長江頭條君
平和打包廠內景。
#時空對話?江岸記憶#
在征集的影像中,平和打包廠內鋼架樓梯、樓體滑道、紅色消防沙箱、墻壁標語、英式蒸汽閥門等老物件猶存,無聲訴說著往昔。
平和打包廠
長江頭條網友“車”

長江頭條君
平和打包廠內的創意空間。
#時空對話?江岸記憶#
新鋪的鋼結構透明穹頂,與文藝書店、咖啡店、脫口秀劇場等現代元素相映。紅磚墻面、鐵質樓梯散發的近代工業風,與各類業態、展覽相得益彰,盡顯古今碰撞交融之妙。
平和打包廠
長江頭條網友“吳暄”

長江頭條君
多元的藝術裝置吸引了市民游客們前來打卡。
#時空對話?江岸記憶#
曾經的廠房車間,如今已改造成一間間創意辦公場所,121家文化創意、數字創意企業入駐其中,形成產業聚集新高地,從工業倉儲之地華麗轉身為江岸文創園區的時尚地標。
貳
良友紅坊
皮毛廠房的數智躍遷
良友紅坊文化藝術社區,同樣是鏡頭捕捉江岸產業升級的生動樣本。其前身是新中國“一五”期間建設的湖北省皮毛加工廠,如今已蝶變為藝術與歷史交融的創新場域。

穿越前:1983年,生產人員正在操作自動線羽毛分毛設備。長江日報資料圖
穿越后:良友紅坊文化藝術社區。記者彭年圖
標志性的紅磚煙囪化身為藝術溫度計,成為園區新舊交融的獨特符號。錯落分布的國際藝術雕塑,為這里增添了別樣的文化質感。
良友紅坊
長江頭條網友“蘭草”

長江頭條君
園區里錯落分布的國際藝術雕塑。
#時空對話?江岸記憶#
而良友紅坊的升級遠不止于此。如今,它已進階至2.0版“數智創意高地”,成功吸引了一批數字創意與智能科技企業匯聚。
良友紅坊
網友

長江頭條君
建筑智慧運維企業聯合創新中心。
#時空對話?江岸記憶#
更具標志性的是,江岸區、武創院聯合中建三局共建的“建筑智慧運維企業聯合創新中心”亦落子于此。攝影師的鏡頭,精準定格了老廠房內新舊動能碰撞、創新要素澎湃涌動的“江岸瞬間”。
叁
岱家山科創城
烽火碉堡綻放科創之花
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大規模會戰。散落在張公堤上的碉堡群,是武漢抗戰史上抵御日寇、堅守江城的重要見證。

穿越前:2008年的岱家山科技創業園歐泰克節能門窗生產車間一角。長江日報資料圖
穿越后:岱家山科創城。記者彭年圖
作為漢口最后一道防守屏障,中國守軍依托以“蓬字守望臺”為核心的碉堡群,與日軍展開殊死搏斗,直至完成掩護城內國民政府、中共機關及重要工廠設備安全轉移的任務后,幸存將士才奉命撤出。
張公堤上的碉堡
長江頭條網友“壕溝里的草”

長江頭條君
位于張公堤上的碉堡。
#時空對話?江岸記憶#
新中國成立后,岱家山逐漸褪去軍事色彩,周邊形成村落,昔日的碉堡群成為歷史遺跡,靜靜佇立在張公堤旁,提醒著人們那段烽火歲月。


上圖:岱家山抗戰碉堡群主堡外景。長江日報資料圖
下圖:岱家山抗戰碉堡群主堡內景。長江日報資料圖
2004年,武漢城市發展浪潮中,岱家山啟動城中村改造,徹底改變了區域的空間格局和功能定位,為產業升級騰出了發展空間。
岱家山
網友

長江頭條君
岱家山知識產權小鎮。
#時空對話?江岸記憶#
改造后的岱家山科創城聚焦“數字經濟”與“智能制造”,形成以智能機電、數字環保、數字傳感、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吸引260余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入駐,成為武漢“雙創”的重要載體。
園區內道路寬敞、綠樹成蔭,現代化樓宇與標準化實驗室錯落有致,年輕創業者的身影穿梭其間,昔日的軍事堡壘已轉變為科研創新的沃土,年營收與知識產權數量持續增長,成為漢口北部的經濟增長極。
岱家山
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長江頭條君
岱家山科創城內特色裝置。
#時空對話?江岸記憶#
如今的岱家山,既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未來的開拓者。留存的部分碉堡作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與現代化的科創園區形成鮮明對比,訴說著從保家衛國到強國興邦的時代接力。
肆
大智無界·空中小鎮
“長江音響”回響雙創聲谷
“長江音響,您的理想”……這句曾回蕩在武漢街頭的廣告語,仍是幾代人耳畔溫熱的記憶。而今,孕育出這段傳奇的武漢市無線電廠,已改造成為大智無界?空中小鎮,成為城市中心名副其實的“雙創小鎮”。

穿越前:1995年,武漢無線電廠高級工程師、市勞模蘇揚(右一)帶領科研小組校調CDG新產品。記者魏斌圖
穿越后:如今的“雙創小鎮”。網絡圖片
大智無界?空中小鎮
長江頭條網友“茶青”

LIKES
大智無界?空中小鎮玄妙樓梯。
#時空對話?江岸記憶 #
老廠房的結構被巧妙地保留并融入到新的設計中,巨大的車間窗戶透進陽光,照亮了擺放著先進設備的工作區域,新舊元素的碰撞令人眼前一亮。
大智無界?空中小鎮
長江頭條網友“張楊”

長江頭條君
老廠房已成為熱門打卡點!
#時空對話?江岸記憶#
從轟鳴的工業舊址到沸騰的創新磁場,這里不僅吸引著許多文創與科技企業扎根,更成了居民漫步的文化客廳。看展、喝咖啡、參加創客沙龍……老建筑在時光里完成“逆生長”,用嶄新的生命力續寫著城市的精彩篇章。
大智無界?空中小鎮
長江頭條網友“茶青”

花花
又發現一個新的打卡點。
#時空對話?江岸記憶#
從平和打包廠的斑駁磚墻到岱家山科創城的明亮實驗室,從良友紅坊的藝術裝置到長江岸線的現代樓宇,網友們的鏡頭精準定格的,是江岸在創新、創業、創造道路上的堅定足跡與澎湃心跳。
如今,這強勁的心跳聲,正通過一幅幅征集的作品,吸引著更多人加入,讓這片承載著歷史、躍動著創新的土地,永遠書寫著未完待續的精彩故事。
繼續征集

“此刻更懂你——時空對話·江岸記憶”攝影作品征集活動期待你參與!
登錄長江網“長江頭條”平臺,帶上話題#江岸·美好一刻——此刻更懂你#(微博用戶可帶話題#我的江岸美好一刻#參與投稿),上傳你的攝影作品。
優秀作品將在長江網專題推送,獲得100元現金獎勵或長江頭條文創產品,還有機會在城市公共空間展出亮相,讓更多人看到你的巧思與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