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9月12日訊(通訊員 吳明順 李佳蓉)9月1日,隨著龍口市人民醫院北馬鎮急救站正式納入煙臺市120急救網絡,北馬鎮及周邊地區群眾迎來了“急救服務零距離”的新時代。該站開通首周即成功處置18例急危重癥,其中一例腦卒中患者從呼救到入院僅用11分鐘,較此前同類案例救治時間縮短50%,生動詮釋了農村急救站點建設的民生價值。

急救前移:從“生死時速”看站點價值
9月3日17時34分,北馬鎮霍家村一名既往腦出血病史患者突發暈倒,市120急救指揮中心聞訊后第一時間就近調派北馬急救站救護車,4分鐘抵達現場,7分鐘完成轉運,患者經龍口市人民醫院溶栓治療后預后良好。“每快一分鐘,就多一分生的希望。”該案例凸顯了農村急救站點“就近就急”的核心優勢,為周邊居民提供了“家門口”的急救保障。據統計,開通后北馬鎮的急救服務半徑由接近20公里縮短至10公里,平均反應時間同步大幅縮短,實現了服務半徑與反應時間的雙重優化,救治效率顯著提升。
體系建設:織密農村急救服務“安全網”
北馬急救站是煙臺市農村急救體系建設的縮影。農村急救站是院前急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廣大農村地區人民群眾的院前急救服務任務。近年來,中心認真貫徹落實“以基層為重點”的工作方針,在市衛健委的領導下,主動作為,在急救站布局規劃、業務指導等方面加大力度,各區市通過爭取政府投入、醫共體幫扶等形式,大力推進院前急救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2022年以來,全市13個區市共規劃建設急救站28個(其中農村急救站24個)加入市120急救網絡,覆蓋城鄉、運行高效的市、縣、鄉三級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完善,有力提升了農村地區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水平。

規范管理:推動城鄉急救服務同質化
農村急救站點建設是院前急救系統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煙臺市120急救指揮中心將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續推動城市優質急救資源下沉,通過加強新建基層急救站服務管理、開展院前急救人員“雙提升”規范化輪訓、急救專家定期駐站指導、救護車5G改造等形式,推動城鄉急救服務同質化發展,努力讓廣大農村群眾享受到更快捷、更高效的院前急救服務,更好地保障群眾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