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9月13日訊(記者王競男 攝影 李剛)秋雨淅瀝,海風微涼,卻絲毫未減市民的熱情。12日晚,芝罘區幸福灣活力海岸燈火通明,由煙臺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膠東在線網站承辦的2025煙臺非遺美食生活周持續升溫。本次活動是我市積極參加山東美食爭霸賽與“非遺好物 國潮煥新”非遺消夏購物月、拉動文旅消費的重磅活動。活動以非遺市集為核心載體,匯聚各類傳統技藝與特色產品,讓非遺在煙火氣中煥發新生。
非遺美食的香氣在海風中愈發誘人。煙臺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鲅魚水餃傳承人王成欣的展位前排起長隊。“我們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傳承和創新這門手藝。”王成欣一邊熟練地包著水餃一邊介紹,“除了經典的鲅魚水餃和海菜包子外,還研發了墨魚、北極貝等多種海鮮水餃,真正實現了‘萬物皆可包’的美食理念。”不遠處,蓬萊花餑餑習俗非遺傳承人張建的展位上陳列著造型精美的面點作品,栩栩如生的祥瑞造型令人贊嘆。“我們在傳統技藝基礎上不斷創新,開發出蔬菜汁調色花餑餑等新品種。這不僅是對美味的追求,更是對技藝的弘揚與傳承。”
轉過美食區,手藝展示區同樣人頭攢動。蓬萊石頭畫藝術非遺傳承人孫紅梅的展位前圍滿了好奇觀眾,“每件作品都利用原石的天然紋路創作,獨一無二。”她向參觀者介紹道。“最近我們還特別開發了兒童系列,讓傳統藝術以更親近的方式走進現代生活。”黃縣泥老虎項目非遺傳承人李殿平正在整理他的作品,雖然坦言傳承之路不易,但他欣喜地表示:“今年能明顯感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理解,特別是年輕人,這讓我很欣慰。”
“牟平剪紙”展位內,非遺傳承人于在英正在向市民展示剪紙技藝。這位80歲的老人眼中閃著光:“剪紙特別能磨練孩子的耐心,這門手藝的傳承就是要從娃娃抓起。”她認為,熱鬧的市集氛圍反而為傳統文化傳播創造了更好的環境。
魯東大學青春守藝人團隊為本次活動帶來了創新設計。該校藝術學院院長助理、藝術設計系主任叢龍介紹:“團隊以傳統蠟染窗花為靈感,設計了可現場參與的手繪徽章體驗活動,提供90種卷草紋樣供體驗者自由填色;同時還專門打造了六款非遺主題徽章,將萊州草編、煙臺剪紙等非遺項目與現代設計相融合,既展現文化底蘊,又兼具美感和實用性。”
本次非遺美食生活周通過創新形式,成功搭建了非遺傳承與大眾生活的橋梁。市井煙火與千年文明在此交匯,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在此對話,讓非遺不再只是非遺館里的陳列品,而是成為可感、可觸、可品的生活體驗。這種“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理念,真正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據悉,本次非遺美食生活周將持續至9月14日。這場融合了“吃喝玩樂”與非遺傳承的盛會,不僅為市民帶來了獨特的感官體驗,更搭建了一個非遺與當代生活對話平臺,讓非遺在新時代的煙火人間煥發持久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