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MG全媒體記者 劉晉
當《煙臺日報》的報頁在時光中泛黃,80年墨香氤氳如一個無聲的長鏡頭,記錄著煙臺這座海濱城市的脈搏躍動。從戰火硝煙中的創刊吶喊到改革開放的春潮涌動,從民生困頓的艱辛探索到今日“幸福之城”的從容自信,這份報紙的鉛字軌跡,正是一代代煙臺人與城市命運交織、共同成長的宏偉史詩。
80年時光流轉,油墨馨香如初。《煙臺日報》,這份誕生于烽火硝煙中的報紙,早已成為城市記憶的承載者,與煙臺人民一道踏過泥濘、穿越風雨,共同編織著“幸福之城”的壯麗圖景。它既是城市發展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民生福祉不斷攀升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一部《煙臺日報》的成長史,也是一部煙臺人民追求幸福、創造幸福的奮斗史。
墨香見證,從民生多艱到上下求索
翻開泛黃的《煙臺日報》創刊號,當時戰火未熄的煙臺百廢待興。早期報紙的字里行間,浸透著民生維艱的沉重嘆息。“哀民生之多艱”,《煙臺日報》曾以“筆桿子”為武器,為民眾疾苦鼓與呼,為爭取基本的生存與發展條件奔走吶喊,其字字句句都刻錄著這座城市的民生圖景和早期拓荒的艱辛印記。
歷史的車輪駛入新時代,《煙臺日報》的版面日益被一種溫暖而堅實的“幸福敘事”所充盈。這種幸福不是海市蜃樓,而是由一個個觸手可及、溫暖人心的民生工程精心構筑而成。
從“馬路蹲”到“家門口就業”,從“缺醫少藥”到“家門口的優質醫療”,從“文化荒漠”到“四季歡歌海岸線”,“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已經融入這座城市的血脈。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圍繞“民生”二字勾勒出煙臺溫暖幸福的發展圖景。
什么是幸福?是公益性零工市場里的熱鬧非凡;是奔波于各種招聘會的馬不停蹄;是青年菁英假期研學實訓營備受好評;是持續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群眾看病就醫體驗進一步改善;是“仙境海岸·品重煙臺”的城市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是“奧運冠軍之城”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輝……
幸福之城在蛻變,《煙臺日報》在陪伴。
與城同行,是使命傳承更是時代回響
八十載鉛華洗練,《煙臺日報》早已超越單純的記錄者角色,深深融入了城市發展與民生改善的宏大敘事。
從艱苦創業到改革開放,再到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征程,《煙臺日報》始終以敏銳的筆觸,捕捉煙臺人奮斗的足跡與時代的脈搏。它的版面,是城市精神成長最鮮活的注腳。
從早期的“讀者來信”專欄,到如今的全媒體矩陣互動平臺,《煙臺日報》始終是連接政府與民眾的橋梁。它傾聽街談巷議,傳遞百姓心聲,將無數個體對幸福的期盼匯聚成城市發展清晰而溫暖的坐標。
與城同行,記錄幸福:危重癥患者治愈出院后的那聲感謝;基層衛生室的“脫胎換骨”;里蹦島日出的音樂律動;紅酒海岸的微醺展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溫情回應;賽場奪金的激情吶喊……
《煙臺日報》的墨香里,不僅記錄著城市面貌的滄桑巨變,更浸潤著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深刻實踐。無論是為民生難題奔走疾呼,還是為惠民政策鼓勁宣傳,黨報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是城市幸福指數攀升的忠實見證者與積極推動者。
幸福煙臺,是詩與遠方更是永恒的奔赴
站在創刊80周年的歷史節點回望,煙臺由民生維艱走向幸福洋溢的壯闊歷程,在黨報的墨香中歷歷在目。這份幸福,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在港城大地上的生動實踐與豐碩成果;是無數奮斗者胼手胝足、與城同行的汗水結晶;也是《煙臺日報》80年來始終與人民休戚與共、風雨同行的時代答卷。
山海無言,幸福有聲。《煙臺日報》的80年,是墨香與炊煙交融、鉛字與腳步同頻的80年。它用一行行文字、一個個版面,丈量著煙臺奔向幸福的里程。
邁入新時代的煙臺,正加快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不斷推動優質教育均衡發展、醫療資源擴容提質、商業圈與“煙火氣”交融共生,全面提升城市能級。
煙臺正在織緊織密集教育、醫療、文化等于一體的高品質公共服務網,“網”住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讓煙臺成為名副其實的幸福之城。
“要實現優質資源擴容,均衡發展基礎教育,推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要不斷統籌推進養老事業與康養產業發展,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要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優質醫療團隊”;“要實現奧運金牌夢”;“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煙臺文化再創輝煌”……
一句句表態,一聲聲吶喊,《煙臺日報》在現場,傾聽、記錄。
當我們站在《煙臺日報》八十載的時光渡口回望,這座城市的幸福故事之所以深刻動人,是因為黨報與人民始終并肩而立、風雨同行。當新的征途開啟,這份報紙將繼續承載著城市的夢想與人民的期盼,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書寫煙臺幸福故事更加璀璨的篇章。
因為,這份報紙的每一次呼吸,都融入了煙臺的心跳;它的每一個文字,都終將成為幸福煙臺永恒生長的一部分,在歷史的回廊里悠揚傳頌,在未來的天際璀璨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