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MG全媒體記者 林媛 通訊員 王永梅 攝影報道
提起煙臺市奇山醫院,很多煙臺人是在2018年以后才知道的。實際上,該院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初期。
從早期基礎條件簡陋、業務功能單一的煙臺市傳染病院到如今專業優勢突出、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設施先進、服務功能完備,具有肝膽病和感染病專科特色的綜合性醫療機構,煙臺市奇山醫院在煙臺幸福城市發展史上鐫刻下了深刻的歷史年輪。
70年時光,守護健康,他們初心未改。
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醫院基礎設施和專業裝備已全面優化升級,患者就醫條件和醫院服務環境顯著改觀,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性業務體系初步建成,醫院綜合服務實力顯著提升。
擔負全市傳染病救治任務 建成省級公共衛生應急救援區域中心
說起從傳染病醫院到奇山醫院的名稱變革,奇山醫院黨委書記潘偉向記者講述了一段歷史。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傳染性疾病肆虐,天花、瘧疾、白喉、脊髓灰質炎等疾病高發。為做好煙臺市傳染病患者的收治和診療工作,1958年,煙臺市傳染病院獨立建院,后來使用過煙臺市傳染病防治院、煙臺市傳染病醫院的名稱。2018年時,醫院的第一名稱由“煙臺市傳染病醫院”正式變更為“煙臺市奇山醫院”,至2021年,醫院加掛了“煙臺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名稱。
建院伊始,醫院就擔負起了整個煙臺地區傳染病防治的重任,一代又一代醫護工作者們默默戰斗在最前線,為防治威脅煙臺市民健康的流行傳染病作出了卓越貢獻。
趙先禮,就是開創者中的優秀代表之一。他從醫近半個世紀,雖歷經歲月變遷,卻始終初心不改。為了救人,他不顧自身安危,對有傳染病的窒息患者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數十次親自幫白喉梗阻患者吸出分泌物,為了叩診準確甚至用手術刀切斷了自己的手指肌腱……他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在體弱多病之際,仍筆耕不輟,他著作出版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傳染病學專著是膠東地區最早出版的醫學論著之一,曾作為全國性專業教材使用,極大地提高了醫院傳染病的救治水平,為膠東醫學發展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趙先禮的精神引領下,奇山醫院人在傳染性疾病防治領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挽救生命的奇跡——
2003年以來,醫院在“非典”疫情防治中取得了突出成績,在手足口病疫情救治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先后有效處置了全國首次發現的發熱伴群發病例,以及高致病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難治性腎綜合征出血熱等突發疫情。特別是在發熱伴、出血熱等自然醫源性疾病救治方面,醫院充分發揮學科區域輻射引領作用,聯合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軍事醫學科學院,在發熱伴發病機制、診療方案及重癥搶救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有效降低了危重癥病死率,為全國發熱伴診療提供了寶貴的“煙臺經驗”。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后,醫院先后被確定為煙臺市級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和山東省級確診患者集中收治定點醫院。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全院上下堅持科學精準抗疫,沉著冷靜應變,克服重重困難,盡銳出戰、全力以赴,始終堅守在新冠抗疫最前線。
雖然那段艱難時光已過去,但至今回憶起來,很多鏡頭依然讓人熱淚盈眶:
疫情高峰時,重癥醫學科90歲以上的老人曾一度高達10余名,牛傳振主任帶領團隊,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連續在一線封閉奮戰兩個多月,為搶救危重病例,他曾連續30多個小時沒有休息,多次累癱在地。3-5個月大的嬰兒,母親因患病無法照料,醫院護士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當起了孩子的“臨時媽媽”;年輕的王箕大夫因連續工作突發心梗被緊急搶救;最美新娘李艷芳在結婚第二天便進入隔離病區開展工作……
抗疫期間,醫院總計有323名醫務人員在一線閉環工作,時間最長的甚至達到了580天。
“正是因為對醫院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水平的肯定,醫院先后獲評省級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和省級公共衛生應急救援區域中心。”潘偉表示。
定位“強專科、精綜合” 加快資源整合和業務結構調整
多年來,奇山醫院秉承“強專科、精綜合”的業務發展定位,以專業人才建設為支撐,持續強化重點學科建設和綜合業務體系建設——
作為全市唯一的市級公共衛生臨床機構,奇山醫院的感染性疾病學科在膠東地區已形成突出的專業優勢地位。醫院感染性疾病學科成功創建為山東省首批醫藥衛生重點學科和省級臨床重點專科,醫院病原學檢測專業被列為省級公共衛生重點建設專科。
“我們是煙威地區唯一的省級感染性疾病重點學科,尤其是對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療,奇山醫院是走在省內前列的。”潘偉說,目前,醫院的肝病診療中心為全市十大專科醫學中心之一;先后被確定為首批全國人工肝及血液凈化技術示范中心、全國超聲造影技術培訓基地、全國脂肪肝規范診療中心。醫院在病毒性肝炎精準治療、感染性疾病診療、耐多藥及重癥肺結核治療、艾滋病精準治療、急危重癥傳染病救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已形成全面技術優勢。
2024年,醫院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深入合作,成立了初乃惠名醫工作室。初乃惠教授帶領專家團隊每周定期來坐診、查房,極大地推動了醫院結核病學科的發展,也為煙臺地區結核病患者提供了更加優質的診療服務。
近年來,醫院加快資源整合和業務結構調整,積極打造肝膽外科、內分泌科、消化內科等新的綜合性優勢學科群,緊緊抓住人才培養、引進、用好三個環節,引進學科帶頭人、業務骨干、實用型人才100余名,選派百余名業務骨干到國內外研修學習。同時,大力開拓對外交流合作渠道,與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北京)、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等多所國家級醫學機構建立了緊密合作。
一批國家級專業人才也被引進到奇山醫院。奇山醫院現任大外科主任及肝膽外科主任王敬,師從我國著名肝膽外科專家黃志強院士,曾擔任解放軍總醫院(原301醫院)肝膽外科行政副主任、膽道外科病區主任。在奇山醫院工作僅一年,他就已成為煙威地區肝膽疾病患者最信任的醫生之一,科室收治的各類肝臟腫瘤患者比例呈倍數增長,肝膽胰手術類型基本涵蓋。
和王敬教授一樣來煙臺工作的,還有全國知名的內分泌科專家呂肖鋒、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消化內科專家金博、重癥專家朱世宏、腎病專家周偉等國家級人才。在他們的帶領下,醫院已組建起一支高水平的專家團隊,將北京頂尖專家的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有效引入煙臺,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跨區域共享。
有了專家們的引領,醫院還借力使力,組建起多學科診療團隊,攻堅疑難疾病,持續打造肝癌精準診療技術、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技術、膽道修復與重建技術、內鏡診療技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甲狀腺消融技術、血液凈化技術、泌尿系結石微創治療技術、三叉神經痛低溫等離子射頻治療技術、分子診斷技術等十大品牌技術,顯著提升了區域醫療能級。
探索建立“平急結合”協同運行機制 打造省級綜合性公共衛生臨床機構
采訪中,記者發現,奇山醫院一直堅持著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
就在不久前,為患者解決疼痛問題的浮針門診剛剛開診,而在過去的短短一年里,奇山醫院已先后開設了體重管理、便秘專病、幽門螺桿菌專病、靜脈曲張專病、動脈硬化、心臟康復、慢乙肝臨床治愈、肝癌早篩等十余個特色門診,真正將群眾的需要擺在了工作首位。
對于醫院的未來,潘偉表示,隨著時代發展,醫學模式轉變、人口結構改變、患者需求升級以及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技術和人才儲備等都出現了新的需要,因此醫院發展的根本還是要以人民群眾健康為中心,適時調整學科發展方向,繼續按照“強專科、精綜合”的業務定位,不斷開創醫院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局面。
同時,隨著醫院本部擴建項目和新建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萊山院區項目的規劃實施,下一步,醫院將根據國家公共衛生能力建設要求,著眼于兩個“聚焦”,積極探索建立“平急結合”協同運行的發展機制。
聚焦主責主業,以省級公共衛生應急救援區域中心建設為基礎,推進醫防協同、醫防融合。平時主要用于常態化感染性疾病臨床診治及各類公共衛生項目管理,戰時可實現獨立救治、全市救援,不斷提升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應對能力,構筑更加堅固、更加強大的公共衛生安全防線;
聚焦群眾需求,功能定位主要用于補齊綜合性支撐學科短板,平時為群眾提供差異化綜合性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并通過經常性業務開展為公共衛生臨床救治提供醫療技術和專業人才儲備功能。另外,醫院還將建設綜合性門急診系統和專業配套系統,開設完善的內、外、中醫、急診等綜合性診療科目。
“我們的目標是,向著區域引領、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省級區域性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現代化專科特色三級甲等醫院的宏偉目標勇毅前行,全面開創新時代新型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新局面,為保障全市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健康作出積極的貢獻。”潘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