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MG全媒體記者 林媛 通訊員 潘峰 潘晶 攝影報道
遠至新疆,積極探索與北上廣等地國內頂級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筑巢引鳳、上接天線”,想方設法引來國內頂流醫療專家來煙為民服務;近到眼前,煙臺市煙臺山醫院打造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將服務范疇從單純的醫療服務,拓展為“以健康為中心”,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生、育、防、治、康、養、安”一體化健康服務。
這里,就是煙臺市煙臺山醫院。
建院165年來,醫院緊跟時代步伐,從早期“老煙臺”嘴里親切的“二院”,發展至如今三院區齊頭并進,始終堅守醫院公益性,在向上成長的同時,努力向下扎根,與煙臺這座幸福之城,同成長、共命運。
招才引智入煙臺
實現省內國內甚至國際云端問診
“煙臺山醫院建院165年來,一直堅持兩大特質:一是開放創新,兼容并蓄,二是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煙臺山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姜俊杰,從大學畢業后就在煙臺山醫院工作至今,他也是煙臺山醫院近20年來輝煌發展的參與者和親歷者。
很多煙臺人并不知道,追溯煙臺山醫院一個半世紀的發展歷程,醫院名稱也曾隨時代變遷經歷過多次變更,從1860年建院的法國天主教堂施醫院、1937年的法國醫院、1938年的公濟醫院、1945年的煙臺市工人醫院,到1954年更名為煙臺市市立第二醫院,成為“老煙臺”口中最親切的“二院”。1959年后,醫院又先后更名為:煙臺市立煙臺山醫院、煙臺市立醫院、煙臺市白求恩醫院、煙臺市人民醫院、煙臺山醫院,直到1986年使用煙臺市煙臺山醫院這個名字至今。2009年,煙臺市婦幼保健院、煙臺市職業病醫院整建制并入,成為全新的煙臺市煙臺山醫院。在這百年歷程中,醫院始終懷有開放包容的特質,在一代又一代煙臺山人的努力下,形成了如今“雙三甲”的發展格局。
曾經屹立在煙臺山下的2層小樓,如今已經脫胎換骨,東院、北院、南院三個院區分別駐扎在煙臺市區的三個方向,齊頭并進,正積極投身于建設國內一流醫院的浪潮中。
“筑巢引鳳、上接天線”,這是醫院著力打造的“招才引智”工程,也是躋身國內一流醫院的重要一步。醫院領導班子深知,作為雙三甲醫院,提升自身的診療水平,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才是醫院的底氣和根本。于是,醫院主要領導親自帶隊,腳步遍布全國各地,想方設法地將國內各個領域天花板級別的醫療專家引進醫院,目前已成功構建起覆蓋腫瘤、脊柱、關節、消化、呼吸、重癥、神經內、神經外、康復、婦科、心理等多個學科的強大專家矩陣,并通過專家團隊與醫院相關學科的深度交流合作,不斷提升自身診療水平,方便群眾“一站式”就醫。
“一站式”就醫,在煙臺山醫院,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落地。
7月至8月,北京協和醫院脊柱外科的頭部專家團隊來到煙臺山醫院,親自坐診青少年脊柱側彎門診,掛號費只有25元,患者從周邊的乳山、威海、青島等地紛紛趕赴煙臺。婦科、兒科、兒童心理衛生門診也多次邀請大醫院專家來院義診,讓很多患者受益。“這些專家在北京的掛號費都是百元的價格,且一號難求。把他們請到煙臺來,不僅省去了患者們到外地求醫的吃住行等費用,還用最低的掛號費幫他們掛到了頂尖專家的門診號,這才是把服務人民做到了根本。”姜俊杰表示。
不僅是掛號費,外請頂尖專家的門診診療費、手術費均統一按本地標準收取,患者能以更低的費用享受國家級專家的診療,真正實現了“少花錢”;而專家團隊通過教學查房、手術示教、學術講座等多種方式,毫無保留地將先進的醫療技術與豐富的臨床經驗傾囊相授,讓煙臺百姓享受與國內頂尖醫院同步的“多技術、多保障”醫療服務;此外,與頂級醫院建立長期合作機制,能夠隨時進行省內、國內甚至國際會診,專家們秉持著“哪里需要哪里去,隨時需要隨時到”的原則,為煙臺百姓提供了堅實的健康“醫靠”,患者無需熬夜搶號、長途跋涉,在煙臺山醫院就能實現“云端問診”。
打造分級診療新模式
破解當下區域醫療資源的不均衡
對上,積極對接頭部醫院和頭部專家,提升自身的醫療服務品質;對下,煙臺山醫院主動扛起重任,推進優質資源擴容下沉,均衡區域醫療布局,提升基層診療能力,以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的形式,讓分級診療從基層“直通天線”,打造獨具煙臺山特色的分級診療新模式。
在醫院領導班子看來,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是破解當下區域醫療資源不均衡的關鍵路徑。
2023年,順應醫療改革的浪潮,煙臺市煙臺山醫院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正式組建成立。截至目前,集團成員已達65家,形成了一個遍布基層、龐大且緊密聯系的醫療服務網絡。
2025年5月,煙臺山醫院正式全面幫扶高新區醫院。
對高新區醫院的全面幫扶,對煙臺山醫院來說,不僅是一個全新的命題,更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三級醫院全面幫扶二級醫院,怎么去定位?怎么談發展?三級醫院的醫生到二級醫院看診如何收費?更重要的一點是,怎么讓患者安心回歸基層醫療機構,享受到與三甲醫院同質但更實惠的康養服務?
煙臺山醫院給出的答案是,打破兩院傳統協作“藩籬”,構建起“一盤棋”運營體系,從人員統一調配,到財務統籌管理、物資協同保障,再到技術、設備、服務標準三統一;同時,精準錨定二級醫院的發展需求,在高新區醫院全新打造康復、中醫、安寧療護三大特色專業,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康養一體化中心,補齊區域醫療短板,依托煙臺山醫院構建的城市醫療網絡分級診療體系,形成了“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區域康養一體化格局,讓優質的康養服務真正惠及每一位居民。
全方位的深度融合,讓高新區醫院的綜合診療能力實現了“三級跳”:醫院在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和心內科等重點科室的建設上成效顯著,半年內完成210例手術,包括乳腺癌根治術和復雜的關節內骨折手術。
技術下沉+“訂單式”服務
打造城市醫療集團“煙臺樣板”
除了對城市醫療集團內的單位進行帶動和幫扶,煙臺山醫院還通過技術下沉+“訂單式”服務,為更多、更廣的基層醫療機構培養優勢學科和優勢服務——
實施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星火計劃”專家下基層活動,持續開展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干預項目,近三年為煙臺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免費配備肺功能儀90余臺,累計完成初篩1萬余人次,篩查完成率達100%,有效隨訪2000余人次;
實施新生兒疾病篩查與出生缺陷救助項目,近三年開展新生兒四病篩查9.6萬余例、聽力篩查9.1萬余例、先心病篩查8.6萬余例,救助遺傳代謝病、功能性出生缺陷兒童18名;
建立全市上下聯動的危急重癥孕產婦救治機制,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率達100%。推進適齡婦女免費“兩癌”篩查等婦幼健康項目,年度指標完成率超過90%,惠及群眾約29.5萬人次。
自此,煙臺山醫院打通了醫療資源的上下鏈接,讓基層百姓也能實現在家門口請到頂級專家看病的可能性。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在醫院領導班子看來,探索煙臺特色分級診療新模式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煙臺山醫院將始終秉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實現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一體化醫療服務,建設一條從自我健康生活、疾病預防—社區就診、慢病管理—一、二級醫院診療—三級醫院轉診—省級、國家級醫療中心轉診/會診的高速公路,打造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的“煙臺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