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9月16日訊(記者 鄔勇)9月16日,為期2天的2025清潔能源大會暨核能安全與核電產業鏈創新發展大會圓滿落幕。近800名有關政府機構、行業協會負責人,高校學者,央企及行業領軍企業代表相聚在煙臺八角灣國際會展中心,專家學者建言獻策、分會場精彩紛呈、產業合作成果豐碩,為核能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凝智聚力,“核”力共繪核能發展新篇章
作為高科技戰略產業,核能產業是新時代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選擇。近年來,國電投核能總部、中核集團山東區域總部等三十余家企業落戶煙臺,“國和一號”“華龍一號”等“大國重器”也正為煙臺清潔能源產業注入強勁新動能。煙臺市依托核電項目建設,積極培育核電材料研發、核電裝備制造、核電站建設與運營維護等多位一體的核電產業集群,建設國內領先的三代核電技術聚集高地、核電創新研發人才集聚高地、核電裝備和核能綜合利用示范高地。

本次大會高度突出“創新安全發展 聚力核能補鏈強基”主題,為煙臺市核電產業加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開幕式上,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核電安全監管司原司長湯搏介紹了核電安全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白云生分享了《新形勢下加快核能“三步走”戰略實施》;云儲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慈松帶來了《百兆瓦級動態可重構電池儲能技術》主旨演講;魯東大學黨委書記王慶解讀了濱海核電冷源安全技術的進展與趨勢,為核能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與技術路徑參考。核電冷源安全交流會、核電新建機組堆型優化改進會、核應急安全技術交流會,集中展現了一大批新理念、新技術以及新產品、新項目和解決方案,促進各方交流對接和學習互鑒。

在創新安全發展的鮮活實踐中可以看到,加強核能產業鏈建設、聚力核能補鏈強基,是打造核能新質生產力、重塑競爭優勢的戰略選擇。“適應核電發展新形勢,攜手培育供應鏈。統一標準,共同推進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共建可信數據空間,形成高質量數據集。”在核電先進技術發布會暨核電產業合作對接會上,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設備成套中心副總經理付江南提出合作倡議。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采購中心總經理鄭張利對共建“國和一號”產業鏈提出展望,“依托‘國和一號’產業鏈聯盟建設,深化上下游賦能,進一步提升設備本質安全。央地協同,通過聯盟大會、供需對接大會、產業鏈屬地化培育等方式,積極打造山東省核能未來產業集群。”

綠色低碳,山東“先行”煙臺“示范”
山東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國務院賦予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使命。作為首批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首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煙臺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山東賦予煙臺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的重要定位,煙臺正聚焦構建“核、風、光、氫、儲、LNG”協同發展的新型能源體系,加快建設核電、風電、光伏、LNG四大千萬級清潔能源基地,打造“中國北方清潔能源中心”。


與本次大會同期舉行的2025山東清潔能源產業博覽會、2025煙臺國際核電工業及裝備博覽會,集中展示了風電、光伏、儲能、海上新能源、充換電、氫能、核能等清潔能源技術以及成果,為全國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山東經驗”。
打造核能科普“生態圈”,貢獻核能科普“煙臺模式”
在煙臺,核能“科創+科普”已呈兩翼齊飛、協同奮進之勢。沒錯,當公眾真正理解核能的科學原理與安全保障體系,便能從“聞核擔憂”轉向“知核擁核”。更重要的是,好科普還可以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接觸到前沿核能技術,激發不斷進取的創新動力,在新時代續寫科學報國的青春華章。
“本屆展會還有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展區,即煙臺核能科普嘉年華,對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以及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能源節約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宣傳科普作用。”煙臺市貿促會黨組書記、會長田長青表示。嘉年華現場,一位位核能科普小講解員為大家帶來了精彩講解。煙臺眾創核電研發中心高級經理楊曉蘭介紹:“自去年開始,我們就開展了嘉年華系列科普活動。核能科普,要從娃娃抓起,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讓知識真正學有所用。”



2023年8月,煙臺市啟動核能科普宣傳五年行動計劃,至今已舉辦30余場核能科普宣傳現場互動活動。煙臺已構建起政府主導、產學研協同、全民參與的“核能科普生態圈”,形成 “文藝搭臺、科技賦能、體教融合”的核能科普煙臺模式,在全市引起強烈反響,為山東乃至全國核能科普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徑。
擁抱“雙碳”時代,讓群眾幸福生活更有質感,是煙臺的“新”之所向、行之所往。此時此刻,我們也清晰地認識到,“碳”路未來,需要每個人都參與進來,“核”力共創綠色幸福生活。正如《2025年煙臺市政府工作報告》所部署,“推動生活綠色低碳轉型。開展核能、工業余熱供暖和燃煤鍋爐清潔替代。”“開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推廣綠色生活方式,實現城市垃圾分類設施全覆蓋,營造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