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至17日,以“數聯古今 智繪文明——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產數字化論壇在陜西西安舉行。本次論壇由世界互聯網大會主辦,陜西省人民政府承辦,設有文化遺產數字化精品項目展覽展示,并將發布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產數字化案例集,展現全球文化遺產數字化領域的最新成果和實踐經驗。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中國是世界文化遺產大國,五千年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史,留下了數量眾多、異彩紛呈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這些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也已成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的重要文化基礎。保護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我們將在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過程中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網聯世界,數暖生活。截至202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1.2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9.7%。持續豐富的互聯網基礎資源夯實了數字經濟的發展基礎,支撐起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比如,隨著數字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文化傳承與創新迎來新機遇。通過數字化賦能,實現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路徑的轉型升級,將推動文化創新持續發展。在技術賦能下,中國網絡文學、網絡游戲、網絡影視劇等文化“新三樣”也正在加速出海步伐。
做好數字化文章,更好呈現歷史文化遺產的本真面貌和豐富內涵。借助數字科技,有助于打破學科壁壘,促進跨界融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本次論壇圍繞“保護•傳承”“技術•創新”“產業•賦能”“開放•共治”四個議題展開對話與交流,探索數字化賦能文化遺產保護的新方法、新路徑;還將舉辦文化遺產數字化工作組專題會議、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研修院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主題研修班,搭建文化遺產數字化交流合作的國際平臺。
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增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也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互聯網+”語境下,通過數字化賦能,能夠更好地發揮歷史文化遺產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近年來,一些地方通過建設虛擬博物館、線上展覽館,讓歷史文化遺產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極大地增強了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接下來,應繼續堅持以數字化賦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數字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