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4月29日訊(記者 張婕 王向榮 攝影記者 李剛)建筑行業海歸碩士,回到家鄉經營農資,從農藥化肥成分表都看不懂的農業小白,成長為農資嚴選人。她就是丁偉,蓬萊仙閣植物保護有限公司經理。6年打磨,她建立起一整套農資品控體系,把脈土壤,對癥開方,為農業發展注入源動力。
留著利落短發的丁偉,工作干練,但不善言辭。她的興趣在建筑行業,出國留學在韓國忠北大學修習建筑聲學專業。回國后因相關專業的就業方向比較窄,愛人在青島,她也選擇奔赴青島,進入一家企業管理咨詢公司工作。2018年她回到家鄉,接手父母和舅舅創辦的農資公司。談起為何從事農業,她告訴記者是責任二字,因父母身體原因,她放棄企業中層的職位,放棄習慣的都市生活,回到農村,跑到了田間地頭,學起了果樹種植管理,配起了化肥農藥。
“剛接觸農資時,整個人都是懵的,有太多沒聽過的藥品成分和名稱,也完全不懂種植,不知道該從何下手。”丁偉雖然從小在農村長大,但完全是一名新手“農民”。

俗話說,搞農業手不沾水腳不沾泥是不行的。當時剛從都市回到鄉下的丁偉面臨著工作環境、陌生行業等種種不適應,但她沒有受困于此,而是撲下身子搞起了農資。既然是新手那就從頭學起,于是她幾乎天天穿梭在果園和倉庫之間,從肥料、藥品成分,到果樹種植管理,再到倉庫管理、農資采購等知識,一一認真學習。
靠著一步步刻苦學習和摸索,丁偉從行政崗位干起,慢慢歷練成能夠獨當一面的農資嚴選人,也和很多果農打成一片。為讓農資產品質量有保障,丁偉探索出一系列產品驗收、留樣工作流程。同時為確保肥料效果不出問題,她認真做好廠家產品篩選,建立了一套標準供貨流程及供應商清單庫,多年來貨品沒出現過疏漏。
“每種農藥化肥產品我們都要在自家田里經過兩年的試驗,一是看產品效果,二是看是否有問題,兩年試驗期結束后農化員給出評估報告后,我們才會進行售賣。”丁偉介紹說。
2022年,丁偉還帶領公司開拓了無人機植保業務,成為蓬萊第一批做無人機的植保公司。如今,公司經營的農資產品有上千種,合作的零售店有近百個,是集果品生產、農資銷售、技術服務與幫助果農銷售果品于一體的多元化連鎖經營公司。丁偉也成長為一名地地道道的農資人,她作為公司法人帶領公司改革創新,將公司不斷發展壯大。
“回到鄉村覺得比較踏實、靜心,腳下沾著泥土更有歸屬感,能幫果農做一些事情、為家鄉盡一份力也打心底里高興。”丁偉說著,臉上依然帶著靦腆的微笑。
春季是果樹修剪、用肥的關鍵期,也是丁偉最忙碌的時刻。記者隨丁偉走進倉庫,她開始查看肥料情況,一袋袋肥料即將從這里運出為果樹生長提供營養,也為果園增收提供助力。丁偉認真而專注的眼神中透著對農業的堅定信念和對未來的美好愿望,她還在續寫著新的奮斗篇章。也期待更多像丁偉這樣的優秀人才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和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