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8月4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李凌峰)近日,煙臺毓璜頂醫院在省內率先引入國內領先的新一代神經導航機器人系統,這不僅標志著該院神經外科手術正式邁入“亞毫米級精準時代”,也揭開了顱內手術精度的新篇章。此舉在助力患者康復提速的同時,也必將推動區域神經外科診療水平邁上新臺階。
指哪打哪,顱內手術再添精準“引路人”
新一代神經導航機器人系統不僅能在術前協助醫生精準規劃手術方案、術中實時導航指導手術操作,而且在為術者精準“引路”的同時,還能最大限度減少患者腦組織損傷、保護正常功能區域,實現神經外科手術的微創升級。今年5月底,新一代神經導航機器人系統在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裝機試用,已經為20余位患者帶來了切實的益處。

機器人手術團隊
日前,63歲的王先生因顱內多發腫瘤入院。因腫瘤長在顱底深部,傳統穿刺方式難度大、風險高,無法保證安全。有了新的手術“引路人”,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張洪濤及團隊通過導航機器人引導下行腦腫瘤穿刺活檢,明確病理為淋巴瘤,后續經多學科會診,制定了相應的化療方案,目前病人恢復良好。
不僅能做“超精導航”,還能為治療“添磚加瓦”。近日,47歲的陳女士因腦干出血入院時已陷入重度昏迷。由于腦干是人體的生命中樞,這一部位出血,患者隨時面臨呼吸心跳停止的風險。以往這種情況多半只能保守治療,死亡率極高。入院后,神經外科團隊在新一代導航機器人引導下,為陳女士行血腫穿刺引流,由于定位精準,最大限度減少了對腦干功能的損傷,術后陳女士血腫吸收良好,逐步恢復意識,目前正在康復治療中。
“新一代神經導航機器人系統的引入,相當于為顱內手術添了精準的‘引路人’。”張洪濤介紹,神經導航機器人系統優勢突出,毫米級定位可幫助有效構建3D腦部“數字地圖”,術中實時糾偏能確保手術的精準高效,同時依托三維導航下的“智控全局”還能規避功能區與血管,最大限度保護腦功能,真正可實現“指哪打哪”的精準診療。
突破“手術禁區”,神經外科診療再上新臺階
更精準、微創的同時,還能突破“手術禁區”,實現功能保護“革命”,新一代神經導航機器人系統落戶煙臺毓璜頂醫院,為顱內復雜病變患者帶來新希望的同時,也標志著該院神經外科水平邁入精準微創診療的新高度。

張洪濤(左3)團隊討論手術方案
“此舉成功突破了顱底腫瘤、腦干病變等傳統‘手術禁區’,讓患者有機會在家門口得到更精準有效的診療。”張洪濤進一步解釋稱,神經導航機器人系統的引入,開啟了手術微創升級的新路徑,不僅手術切口大大縮小,手術創傷也將顯著降低。此外,術中患者語言、運動功能區手術風險降低,使得高質量康復成為可能。目前,神經導航機器人系統已經成功應用于腦腫瘤切除術、大腦血腫穿刺引流術、腦干血腫穿刺引流術、腦深部腫瘤穿刺活檢術,均取得不錯的成效。
前不久,在南京召開的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神經外科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上,煙臺毓璜頂醫院成為“神外機器人神經腫瘤外科應用”的成員單位之一,這不僅為該院后續開展神經外科機器人手術夯實了基礎,更將助力區域神經外科診療水平智慧升級。
據悉,近年來,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在技術創新方面勇攀高峰,在神經內鏡微創手術、顱底復雜病變的診療方面屢有突破的同時,還在術中喚醒、腦深部電極刺激術治療帕金森、昏迷患者的促醒手術、脊髓電刺激治療偏癱、各種腦積水的規范治療,以及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和球囊壓迫微創手術等方面全面發力,為無數患者點燃了生命健康的希望之光。